重慶武隆:興修水利引活水 “八大工程”拔窮根

記者 初梓瑞

2019年07月18日10:54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重慶武隆,地處渝東南烏江下游,幅員面積2901平方公裡,轄2個街道、25個鄉鎮,總人口41萬。是全國少有的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三塊金字招牌的地區。

  這三塊金字招牌得益於水,但也曾受制於水。

  地處武陵山區的武隆,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工程性缺水嚴重,缺水成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和制約因素。水利基礎設施薄弱,不僅是群眾脫貧的一個瓶頸,更是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道坎。

  “2014年底,武隆識別市級貧困村75個,識別貧困人口15909戶55449人,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215元。” 重慶市水利局副局長朱閩豐向記者介紹。

  為幫助武隆邁過貧困這道坎兒,水利部近年來多次深入武隆開展調研,為武隆量身打造水利扶貧工程,對其開展滴灌式幫扶。現在的武隆,未脫貧人口減少到979戶2910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78%,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8991元。

  近日,人民網記者走進武隆,看到了這一蛻變的始末。

  水庫富了農家人

  從武隆城區出發,在山路上行駛50分鐘左右便到了仙女山鎮明星村,一路上霧氣環繞、郁郁蔥蔥,風景怡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2年那個夏天,干旱的天氣持續了一個多月吧,我們村裡幾戶人聯合建了一個小水池,平時存水喝。那個夏天水池裡干的沒有一滴水,每天要走5公裡左右的山路,找到溶洞再去把水挑回來。”回想起當初的經歷,呂生倫歷歷在目。

  呂生倫,今年46歲,家住武隆仙女山鎮明星村,一家五口人,曾靠著外出務工和種烤煙維持生計,喝水、種田都得看天,這樣的生活多次讓呂生倫感到絕望。“這麼好的風景,這麼好的環境,要是能有個自己的農家樂,一定能賺錢。”呂倫生曾一直夢想著能開個農家樂,而他的夢想不久就被“核桃水庫”實現了。

核桃水庫(初梓瑞 攝)

  核桃水庫,工程供水規模5000噸/日。2014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2015年5月完工投入使用。工程總投資1148萬元。在水利部的支持下,於2016年投資9855萬元在仙女山鎮桃園村干溝處新建了庫容109萬m3的核桃水庫。工程於2018年完工蓄水, 2019年水廠水源調整為核桃水庫。

  水庫建成后,當地老百姓生產生活用水得到保障,加上當地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和旅游資源,外來旅游及度假乘涼的人很多,呂生倫抓住時機,將近年來的積蓄一並投入到農家樂,苦心經營起來,呂生倫為人耿直豪爽,服務質量高,許多來過的人都成了“回頭客”,生意越來越火紅,現家庭年收入約為八九萬元。

  武隆區水利局水利水保科科長肖何告訴記者,核桃水庫,保障了仙女山鎮明星村、桃園村以及芙蓉街道山坪、青吉、中魚、黃金等2鎮6村1.3萬人飲水,以及武隆旅游點晴之作“印象·武隆”和龍水峽兩個景區日均0.7萬旅游人口的供水需求和核桃至縣城沿線200余戶農家樂用水,徹底改變了以前“肩挑背磨”的用水模式,為助推全區旅游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保障。

  有人喊:“呂生倫一路出去打工喲”,他樂呵呵笑道:“一年還是整得到十來萬,還打啥子工喲。出去了還管不到娃兒”。明星村全村約450多戶,人口約1700多人,有許多家庭和呂生倫一樣,以前都從事的農業種植,或者外出務工,收入很低,現在近50%的家庭都開始從事農家樂經營,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核桃水庫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

  一個成功的水利項目,離不開專業的人把關,所謂專業的人要做專業的事。

  “我是一名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來武隆挂職之前,我一直工作於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的下屬單位黃河水利水電開發總公司,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管理以及投資管理。”作為水利水電建筑工程行業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孫曉英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已有20余年,背著艱巨的任務,揣著滿滿的信心,孫曉英於2015年6月正式被水利部派駐到武隆挂職,漫長且艱難的技術扶貧工作就這樣開始了。

  按照重慶市水利局的安排,孫曉英挂職后主要負責小型水庫建設管理工作。2016年,水利部調整對口幫扶重慶的政策,並專門制定了對口幫扶武隆區的脫貧攻堅實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幫助武隆建設11座小型水源工程,孫曉英壓力陡增。

  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孫曉英分析,武隆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資金短缺﹔地處喀斯特地區,岩溶發育,地質條件復雜,水庫防滲漏設計復雜,變更較多,投資較大﹔工程小,很難通過市場招標引進大型建筑施工企業﹔小型水利基礎設施的管護機制有待加強等問題。

  找到病根便對症下藥:不等不靠,發展投資平台--重慶武隆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用於融資﹔通過多方協商,按照程序進行水利設施設計變更﹔利用監理、業主等基礎力量加強質量、進度、安全控制,從源頭抓起……

  “水利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基礎工程,從項目制定、前期規劃、原材料把控、施工管控、勘察設計、工藝工法等等每一項都馬虎不得。”孫曉英說。

武隆區大河溝水庫擴建工程(初梓瑞 攝)

  目前,水利部已派駐4名專家到武隆挂職,有效解決了武隆水利工程缺乏技術人才的短板,舉辦多期培訓班培訓武隆干部272人次,15個幫扶成員單位組織35批次、235名技術人員赴武隆區開展產業調研、宣傳培訓、技術指導等技術幫扶工作,為武隆水利建設給予了至關重要的技術支持。

  “八大工程”深入武隆

  技術幫扶,是水利部精准幫扶武隆脫貧“八大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水利部自2016年新一輪定點幫扶武隆以來,多次深入貧困戶家中開展扶貧調研,走訪慰問群眾250余人次,並組織召開座談會,制定完善年度幫扶計劃,因地制宜開展水利扶貧工作。截至2018年底,水利部精准滴灌幫扶武隆,累計投入資金7.6億元支持水利項目建設,重點實施了新“八大工程”:

  一是水利建設工程富百姓。三年累計投入3.71億元,新建或改建場鎮供水工程12處,建設蓄水池1924個,鞏固提升24.23萬人飲水安全﹔累計投入3.93億元,11座小型水庫列入建設規劃,其中3座小型水庫完工,在建小型水庫4座,其余4座前期工作已完成。

  二是幫扶慰問工程有溫情。三年捐贈360萬元,幫助861戶貧困戶貼息產業發展貸款,多次在武隆開展助銷農副產品、送溫暖獻愛心等活動,增強了貧困戶內生發展動力。

  三是技能培訓工程長知識。三年幫助武隆開展家政、特色高山蔬菜種植等技能培訓211人次,增強了貧困群體致富能力。

  四是勤工儉學工程暖人心。三年幫助143名貧困學生暑期勤工儉學,不僅提供伙食、住宿、出行服務,還按3000元/人的標准發放實習補助。

  五是技術幫扶工程共造血。長江設計院等公司墊資幫助武隆完成3座小型水庫前期設計,15個幫扶成員單位組織35批次、235名技術人員開展了技術幫扶,水利部派駐4位同志在武挂職,為武隆水利建設給予了極大關懷和硬實力支持。

  六是專業培訓工程強基礎。舉辦多期培訓班培訓武隆干部272人次,有力提升了干部專業技術水平。

  七是黨建幫扶工程聚合力。支援經費完成了2個貧困村活動場所修繕和黨員教育設施更新,助力武隆區開展了一期黨支部書記培訓。

  八是基礎幫扶工程行便利。累計投入0.45億元,整治完成390口山坪塘,支持發展特色產業0.8萬畝。

(責編:初梓瑞、杜燕飛)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