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山洪滑坡泥石流預警時間短 難點在於“最后一公裡”

2019年08月22日15:58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 杜燕飛)8月22日上午,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應急管理部就防汛防台風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應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長李坤剛在會上表示,我國台風災害多,台風帶來強風、暴雨、高潮,經常造成嚴重損失,還易發生山洪、內澇、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在多年防台風工作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經驗,防台風主要是採取避讓措施,不能採取硬抗措施。如果採取硬抗措施,很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多年以來,台風登陸前,主要是轉移海上和陸上危險區的人員,防台風工作成效顯著。

但李坤剛坦言,在防御台風過程當中也確實存在一些難點和薄弱環節。

在預測預報方面,台風移動路徑、強度准確精確預報是一大難題。短歷時、強降雨的定點預報難度很大,防御上確實很難。

在排除隱患方面,滑坡、山洪、泥石流點多面廣,隱蔽性很強,排查起來很難。近幾年來發生的一些滑坡、泥石流災害點,有很多不在原來已經知道的監測范圍當中,排查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在基層預警等方面,山洪區危險點面廣,點多,交通不便,通訊不好,山洪、滑坡、泥石流預警時間非常短,所以,“最后一公裡”預警是難點和短板,需要加強。

在人員轉移方面,危險點分散,人員很分散。每年造成的傷亡人員,有的是來不及轉移,很多是不願意轉移,或者轉移出來之后又返回,需要特別注意。

在防台風能力方面,避免山洪、滑坡、泥石流造成的人員傷亡,主要是靠地方及時轉移危險區群眾,但是基層人員或者相關部門、相關機構人員比較少,這些人員流動性比較強,經驗有的也不太夠,預警的手段、通訊手段是比較落后的,需要加強群測群防意識和當地群眾自救互救能力。

為此,李坤剛指出,要推進防御體系建設,包括工程體系建設,隱患、風險點排查,基層災害預警等信息系統的建設﹔發揮好各級防汛指揮機構的統籌協調和統一指揮作用,也要發揮好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和專業優勢,形成防御合力﹔要完善防台風、防汛預案,落實相關責任,統籌協調好搶險救援力量,做好相關安排,努力提升基層應急管理的能力。

(責編:杜燕飛、王靜)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