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累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08億畝 

2019年09月05日16:50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初梓瑞)今年是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20周年。記者9月5日從此間在陝西延安召開的全國退耕還林還草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年來我國累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08億畝,佔我國重點工程造林總面積的40%,成林面積近4億畝,超過全國人工林保存面積的三分之一。中央累計投入5112億元,相當於三峽工程動態總投資的兩倍多。

  據介紹,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20年來,全國累計實施退耕地還林還草1.99億畝、荒山荒地造林2.63億畝、封山育林0.46億畝。通過一“退”一“還”,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了4個多百分點,林草植被大幅增加,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狀況顯著改善。每年在保水固土、防風固沙、固碳釋氧等方面產生的生態效益總價值達1.38萬億元。

  據悉,全國有4100萬農戶參與實施退耕還林還草,1.58億農民直接受益,經濟收入明顯增加,增收渠道更加穩定多樣。截至2018年,退耕農戶戶均累計獲得國家補助資金近9000元,近10年間退耕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了14.7%。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將貧瘠的低產耕地變為綠色的金山銀山,有力助推農民脫貧致富的同時,優化了土地利用結構,促進了農業結構由以糧為主向多種經營轉變、糧食生產由廣種薄收向精耕細作轉變,許多地方走出了“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實現了地減糧增、林茂糧豐。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在會上指出,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已經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資金投入最多、建設規模最大、政策性最強、群眾參與程度最高的重大生態工程。工程實施20年來,各方面效益正在日益顯現,為持續推進工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隨著現行補助政策的陸續到期和工程建設的不斷深入,鞏固成果與擴大規模的任務十分繁重,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也隨之凸現。缺乏總體規劃、耕地保護與退耕政策不協同、建設任務落地困難、與前一輪相比補助標准偏低、鞏固成果長效機制尚未真正建立等問題,嚴重制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深入實施,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實施成效。

  張建龍表示,下一步,要科學編制工程總體規劃,做好頂層設計,謀劃好退什麼地、退多少、怎麼退的問題。要著力鞏固工程建設成果,用足用好多渠道的政策資金,探索將符合條件的退耕還林還草納入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森林撫育補貼、國家儲備林建設、森林質量精准提升工程等范圍。依托已有成果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后續產業。要認真分解落實建設任務,優先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要不斷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抓好良種壯苗培育與供應工作,優化檢查驗收程序,強化資金稽查審計,加快資金撥付進度。

  據介紹,1999年,基於對長江、鬆花江流域特大洪澇災害的深刻反思,黨中央、國務院將“封山植樹、退耕還林”放在災后重建綜合措施的首位,啟動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截至目前,國家先后實施兩輪退耕還林還草,前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於1999年開始,共實施退耕還林任務4.47億畝,涉及25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2279個縣(含縣級單位),中央總投入達4449億元。2014年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將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等納入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范圍。到目前為止,國家共安排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5989.49萬畝,涉及河北、山西、內蒙古等22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中央已投入687.6億元。

(責編:初梓瑞、王靜)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