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結果公布:我國水土流失狀況持續好轉

2020年08月16日08:32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記者 余璐)近日,水利部發布2019年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結果。結果顯示,我國水土流失狀況持續好轉,生態環境整體向好態勢進一步穩固,水土流失實現面積強度“雙下降”、水蝕風蝕“雙減少”,充分表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9年,全國水土流失面積271.08萬km2,佔國土面積(未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的28.34%,較2018年減少2.61萬km2,減幅0.95%。與2011年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數據相比,全國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23.83萬km2,總體減幅8.08%,平均每年以近3萬km2的速度減少。

我國的水土流失面積中,水力侵蝕面積為113.47萬km2,佔水土流失總面積的41.86%,較2018年減少1.62萬km2,減幅1.40%﹔風力侵蝕面積為157.61萬km2,佔水土流失總面積的58.14%,較2018年減少0.99萬km2,減幅0.62%。

各強度等級水土流失面積中,輕度水土流失面積為170.55萬km2,佔水土流失總面積的62.92%﹔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積為100.53萬km2,佔水土流失總面積的37.08%,較2018年減少4.91萬km2,減幅4.66%,水土流失呈現出高強度向低強度轉化的趨勢。

據了解,2019年,水利部組織有關單位按照“統一標准、分級負責、協同開展、不重疊、全覆蓋”的原則,基於2米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採用衛星遙感解譯、野外調查驗証和模型計算相結合的技術路線,完成了2019年度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工作,全面掌握了全國、國家重點關注區域、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積、強度和動態變化情況。

水利部相關人士表示,我國水土流失分布呈現由西向東逐步降低的特征,東、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積均較上年度有所減少。其中,西部地區水土流失最為嚴重,面積為227.07萬km2,佔全國總水土流失面積的83.76%,較2018年減少1.92萬km2,減幅為0.84%﹔中部地區水土流失面積為29.62萬km2,佔全國總水土流失面積的10.93%,較2018年減少0.42萬km2,減幅為1.38%﹔東部地區水土流失面積為14.39萬km2,佔全國總水土流失面積的5.31%,較2018年減少0.27萬km2,減幅為1.83%。

國家重點生態保護與修復區水土流失狀況持續好轉。以水力侵蝕為主的西北黃土高原、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地區、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東北黑土區、西南石漠化地區年際水土流失面積減幅均在1.28%—1.91%之間。以風力侵蝕為主的青藏高原、三江源國家公園年際水土流失面積減幅分別為0.55%、1.27%。這些重點區域中,西北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佔該區域土地面積比例最高,為36.56%。東北黑土區70%的水土流失面積來自耕地,西南石漠化地區的強烈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積佔比達14.72%。

國家級重點治理區水土流失面積減幅明顯高於其他區域。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共涉及1090個縣級行政區,2019年水土流失面積為165.99萬km2,較2018年減少1.78萬km2,減幅1.06%。其中,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年際水土流失面積減幅更為明顯,達到1.56%,是重點治理區以外區域水土流失面積減幅的2倍,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積下降幅度也明顯高於其他區域,綜合治理效果顯著。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水土流失面積也繼續下降,年際減幅為0.81%,生態修復效果明顯。

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狀況持續改善。長江、黃河、淮河(片)、海河、珠江、鬆遼(片)、太湖和西南諸河等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減幅均高於全國整體減幅,各流域水土流失強度均以中輕度為主。淮河(片)和海河流域輕度水土流失佔比超過90%,珠江、鬆遼流域(片)輕度水土流失佔比超過70%。各流域中,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佔流域土地面積比例最大,為33.25%,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佔比最高,為37.39%。與2018年相比,黃河流域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積減幅達7.37%。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絕對值居各流域之首,達34.15萬km2。與2018年相比,長江流域強烈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積進一步下降,輕度水土流失佔比提高3.28個百分點。

監測結果表明,近年來,水利部及有關部門、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成效。2019年,水利部堅持“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制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的意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辦法》等10余項制度,為水土保持“監管強手段、治理補短板”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同時,水利部組織開展了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和長江經濟帶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有效查處了一批生產建設項目違法違規案件,形成水土保持強監管嚴執法的良好態勢。建立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實施情況考核評估、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等機制,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水土流失防治格局。以長江、黃河上中游、東北黑土區和貧困地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坡耕地綜合治理、侵蝕溝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等重點工程,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進一步提速增效,在助力脫貧攻堅目標實現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責編:余璐、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