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 專家:仍有難點待攻克

丁亦鑫

2020年08月21日08:44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歷時五年,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即將“交卷”。據悉,今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研究提出第一批正式設立的國家公園建議名單和儲備名單。

8月19日,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召開的國家公園建設座談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均指出,一年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在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國家公園保護管理長效機制已初步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基本完成,但仍有不少深層次困難和問題待攻克。

各試點公園均取得階段性成果 頂層設計基本完成

從祁連山到海南,從東北虎豹到大熊貓,五年來,覆蓋了不同自然環境、多種珍稀物種的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青海、吉林、海南等12個省份推進,試點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裡,佔陸域國土面積的2.3%。面臨第三方驗收評估,各試點區交出了怎樣的“答卷”呢?

據各試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目前試點任務基本完成,改革達到預期成效﹔大熊貓國家公園已完成《體制試點實施方案》規定的試點任務的90%,基本建立起統一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方案》確定的改革任務已全面完成,《評估意見整改方案》明確的36條整改措施已全部落實到位﹔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在2019年7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估認定,試點任務完成優良率94.7%﹔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在全國10個試點區中批復最晚,試點時間最短,成功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

三江源國家公園。國家林草局供圖

祁連山國家公園。汪杰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表示,當前各試點區取得的進展成效,使國家公園的生態資源在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的指導方針下,讓公眾清楚地看到了多種生態系統不僅保值,而且增值的發展趨勢。

目前,生態保護第一、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國家公園理念深入人心,政府主導、各方面共同參與的國家公園保護管理長效機制已初步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基本完成,政策、資金等支撐保障力度不斷加大,森林、草原、濕地、野生動植物等各類自然資源保護更加有力。

國家公園體制建設任重道遠 多個難題待攻克

各試點區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國家公園體制仍有不少深層次困難、問題需逐步破解。如跨省區協調聯動工作機制未能有效發揮作用,多頭申報、多部門管理問題依然存在,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仍較為突出,一些試點區移民搬遷、產業退出等歷史遺留問題推進難、進展慢。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劉艷玲表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范圍內人工林、水電站等現有開發項目退出難度較大,補償費用大。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范圍內原19個保護地有近10億的債務處置難。

跨地域、跨省區的協調聯動工作機制不完善,也是多個試點區反映存在的問題。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向可文表示,大熊貓國家公園跨地域的管理體制還未真正建立,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整合難度大。

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林雅秋表示,目前已編制了《跨江西與福建省創建武夷山國家公園實施方案》,並與江西省林業局和江西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達成一致意見。他提出,為更好的實現武夷山脈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建議由國家林草局組建跨省的武夷山國家公園。

武夷山國家公園。 黃海 攝

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唐華反映,普達措國家公園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建立,試點區的社區發展資金主要依靠企業經營收入,抗風險能力差。

對於試點區反映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建議,對於多生態系統經營管理,要制定多生態系統協調融合改進、治理的技術方案,更要結構合理,保值、增值。對於寶貴的自然生態系統,不僅要看住,也要管住它、提升它。

對於試點區移民搬遷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表示,在搬不走的情況下,收縮人類活動區,處理好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問題。他認為,國家公園建設應兼顧保護與發展,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產生新的社會矛盾。“一般來說,水電站的壽命周期為30年至50年,對於還未到期限的小水電站,可以考慮在其生命周期內,減弱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一定要立即退出。”

下一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正在組織第三方對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任務完成情況開展評估驗收,預計10月底前完成。今年,將細化國家公園體制頂層設計,完善國家公園空間布局,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明確國家公園設立規范、設立程序和發布方式,按照成熟一個設立一個的原則,研究提出第一批正式設立的國家公園建議名單和儲備名單。

(責編:丁亦鑫、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