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我國生態氣候總體趨好

2020年08月24日15:19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丁亦鑫)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為滿足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現予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系統變化的新狀態,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作用。

《藍皮書(2020)》顯示,氣候系統多項關鍵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我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候極端性增強,降水變化區域差異明顯、暴雨日數增多。生態氣候總體趨好,區域生態環境不穩定性加大。

大氣圈:全球變暖趨勢持續 

《藍皮書(2020)》顯示,全球變暖趨勢在持續。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暖年份,過去五年(2015~2019年)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五個年份﹔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個連續十年都比前一個十年更暖。2019年,亞洲陸地表面平均氣溫比常年值(本報告使用1981~2010年氣候基准期)偏高0.87℃,是20世紀初以來的第二高值。

1850∼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距平。(相對於1850∼1900年平均值)

《藍皮書(2020)》指出,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氣溫方面,1951~2019年,中國年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24℃,升溫速率明顯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極端高溫事件明顯增多,2019年,雲南元江(43.1℃)等64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歷史極值﹔

降水方面,變化區域差異明顯、暴雨日數增多。1961~2019年,中國平均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趨勢,平均年降水日數呈顯著減少趨勢,極端強降水事件呈增多趨勢,年累計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站日數呈增加趨勢,平均每10年增加3.8%。1961~2019年,中國各區域降水量變化趨勢差異明顯,青藏地區降水呈顯著增多趨勢﹔西南地區降水呈減少趨勢﹔其余地區降水無明顯線性變化趨勢。21世紀初以來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平均年降水量波動上升,東北和華東地區降水量年際波動幅度增大﹔2016年以來,青藏地區降水量持續異常偏多。

溫室氣體方面,2018年,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的全球平均濃度均創下新高,其中CO2為407.8±0.1ppm、CH4為1869 ± 2 ppb、N2O為331.1±0.1 ppb,分別達到工業化前(1750年之前)水平的147%、259%和123%。1990∼2018年,中國青海瓦裡關全球大氣本底站CO2濃度逐年穩定上升﹔2018年,瓦裡關站CO2、CH4和N2O的年平均濃度分別達到:409.4±0.3ppm、1923±2ppb和331.4±0.1ppb,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均略高於2018年全球平均值。

1990∼2018年中國青海瓦裡關和美國夏威夷冒納羅亞

全球大氣本底站大氣二氧化碳月均濃度變化

水圈:全球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

《藍皮書(2020)》表示,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上升速率從1901~1990年的1.4 毫米/年,增加至1993~2019年的3.2 毫米/年﹔2019年,為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據介紹,1980~201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為3.4毫米/年,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為1980年以來的第三高位,較1993~2011年平均值高72 毫米,較2018年升高24 毫米。

1980∼201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距平。(相對於1993∼2011年平均值)

1870~2019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表現為顯著升高趨勢﹔2019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為1870年以來的第三高值。1958~2019年,全球海洋熱含量(上層2000米)呈顯著增加趨勢,且海洋變暖在20世紀90年代后顯著加速。1990~2019年,全球海洋熱含量增加速率為9.6×1022 焦耳/10年,是1958~1989年增暖速率的5.6倍。2019年,全球海洋熱含量為有現代海洋觀測以來的最高值,較常年值偏高22.8×1022 焦耳。

就我國陸地水來看,1961~2019年,中國地表水資源量年際變化明顯,20世紀90年代以偏多為主,2003~2013年總體偏少,2015年以來地表水資源量轉為以偏多為主。2019年,中國十大流域中鬆花江、西北內陸河和東南諸河流域分別較常年值偏多31.5%、9.3%和8.6%﹔淮河、西南諸河和海河流域分別較常年值偏少23.9%、19.1%和12.8%。

陸地生物圈:中國植被覆蓋穩定增加

《藍皮書(2020)》顯示,2000~2019年,中國年平均歸一化差植被指數(NDVI)呈顯著的上升趨勢,全國整體的植被覆蓋穩定增加,呈現變綠趨勢﹔2019年,中國平均NDVI為0.373,較2000~2018年平均值上升5.7%﹔2015~2019年為2000年以來植被覆蓋度最高的五年。

2000∼2019年衛星遙感(EOS/MODIS)

中國年平均歸一化差植被指數

區域生態氣候方面,2005~2019年,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積呈減小趨勢﹔沙漠邊緣外延速度總體趨穩,但個別年份波動幅度較大。2000~2019年,廣西石漠化區秋季植被指數呈顯著的增加趨勢,區域生態狀況趨於好轉。2007~2019年,壽縣國家氣候觀象台農田生態系統主要表現為二氧化碳淨吸收﹔2019年,受嚴重的伏秋連旱影響,二氧化碳通量為–2.49千克/平方米/年,淨吸收有所下降。

2005∼2019年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積與降水量

和工程輸水量變化

(責編:丁亦鑫、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