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丁亦鑫) 28日,生態環境部就深化環評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舉行8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表示,“十四五”時期,改革目標是要健全以環評制度為主體的源頭預防體系,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通過上下游整合,推動構建“六位一體”環境管理框架體系。
劉志全指出,今年是總結“十三五”、謀劃“十四五”的關鍵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也一樣,也在積極總結和謀劃下一步工作,“十三五”期間,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按照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總體部署,我部積極推進環評改革,絕大部分改革任務都已順利完成或即將完成,具體進展情況剛剛已經有所介紹。總的來看,環評協同推進“放管服”,簡和放的力度空前,監管相對薄弱環節正在補強,優化服務舉措切實提升了群眾改革獲得感﹔排污許可作為機構改革后的新任務,法規制度體系和技術規范體系初步建立,“全覆蓋”工作有序推進,將如期完成清理整頓和全覆蓋任務﹔“三線一單”從理念走向實踐,從試點推向全國,不少地方已經納入地方立法並落地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加快建立。
劉志全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們總體考慮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持久戰為目標,以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為引領,充分發揮制度效力,協同推進區域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在環評領域,重點推動“四個轉變”,即由偏重微觀向既抓宏觀又抓微觀轉變,由偏重事前審批向既抓審批又抓事中事后監管轉變,由單打獨斗向協同發力轉變,由坐等上門向主動幫扶轉變﹔同時堅持“三個不變”,即堅持嚴格准入把關的定位不變,環評制度基本的統一和權威不變,制度責任的落實不變。在排污許可領域,重點推動三個“全”,即推動相關制度與排污許可制度的全聯動,實現排污許可管理的全覆蓋,貫穿固定污染源監管的全周期。
據介紹,改革目標是要健全以環評制度為主體的源頭預防體系,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不斷提高環評與排污許可精細化管理能力、充分發揮多元主體參與環境治理能力、持續增強科學技術支撐能力、著力強化環評與排污許可隊伍能力,通過上下游整合,推動構建“六位一體”環境管理框架體系。
主要任務包括:一是以“三線一單”落地實施為抓手,構建完善全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二是以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把關為抓手,嚴格規劃、園區、項目不同層面環境准入,進一步優化項目環評管理﹔三是以制定實施監管行動計劃為抓手,提升環評文件質量,強化環評要求落實﹔四是以証后監管執法為抓手,鞏固排污許可全覆蓋成果,推進重點區域流域精細化管理﹔五是以法律法規制度建設為抓手,推進環評與排污許可深度銜接,推進出台《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強化改革成果法治保障﹔六是以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為抓手,提升基礎能力,推進依法、科學、精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