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 努力開創防沙治沙新局面

2020年09月25日10:52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丁亦鑫)24日下午,全國防沙治沙暨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經驗交流現場會召開。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表示,京津工程的實施創造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的生動范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未來將以保護修復荒漠生態系統為重點,以構建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加強生態保護,實施重點工程,努力開創我國防沙治沙事業發展新局面。

劉東生表示,2000年,在我國防沙治沙史上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面對風沙逼近北京城的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緊急啟動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20年來,經過各地、各有關部門堅持不懈共同努力,工程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區域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在京津風沙源區繪就了一幅氣勢恢宏的綠色畫卷,京津大地展現出一片盎然生機。

據統計,工程實施20年來,累計完成營造林902.9萬公頃,工程固沙5.1萬公頃,草地治理979.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10.59%增加到18.67%,綜合植被蓋度由39.8%提高到45.5%。北京市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年平均濃度從2000年的16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68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由2000年的177天提高到2019年的240天,沙塵天氣的發生次數從工程實施初期的年均13次減少到近年來年均2—3次,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劉東生指出,京津工程實施20年來取得的成就和積累的經驗是彌足珍貴的,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並且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新時代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國有920個沙化縣、172萬多平方公裡的沙化土地,擺在我們面前的防沙治沙任務更艱巨、使命更光榮、挑戰更嚴峻。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劉東生強調,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保護修復荒漠生態系統為重點,以構建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加強生態保護,實施重點工程,努力開創我國防沙治沙事業發展新局面:

一要認真組織編制防沙治沙規劃。當前正值“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即將開局的重要時期,要在深入調查、全面總結的基礎上,認真組織編制《全國防沙治沙規劃》。在總體布局、目標任務、重點工程以及規劃年限等方面,要與《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雙重”規劃》)搞好銜接,把《“雙重”規劃》中不同區域的防沙治沙任務和措施通過《全國防沙治沙規劃》具體化。在防治任務、防治措施、防治模式等方面,要與地方需求和沙區實際搞好銜接,避免規劃脫離實際。在體現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方面,要與各相關部門搞好銜接。要開門編規劃,多聽專家意見,多聽基層想法,多聽群眾訴求,廣泛聽取各方意見﹔

二要切實完善防沙治沙制度體系。制度是關系防沙治沙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問題。2016年,按照中央深改辦的要求,經國務院同意,我局印發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制度方案》。要對照制度方案的要求,結合各地實際,抓緊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完善各方面制度,特別要抓緊建立健全保護制度、修復制度、投入機制等,同時對現行的考核制度、部門協調機制等要抓緊完善,形成比較完備的防沙治沙制度體系﹔

三要繼續推進防沙治沙重點工程。要按照規劃繼續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保護和建設重點工程,要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建設內容,創新防治模式,狠抓質量管理,保証資金安全,提高工程成效。要切實抓好今年啟動實施的規模化防沙治沙試點項目建設,建章立制,規范管理,總結經驗,確保項目有序推進﹔

四要著力強化科學防沙治沙。一是科學確定修復方式、二是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三是對一些科學問題組織攻關、四是大力推廣實用技術、五是繼續推進荒漠化沙化監測﹔

五要適度發展沙區特色產業。發展沙區特色產業。以對生態不造成影響為標准,要根據沙區的自然稟賦,採用高新技術,發展多採光、少用水、無污染、高效益的現代農業、林業和畜牧業產業,實現增產增收與資源生態永續利用協調兼顧。

(責編:丁亦鑫、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