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淮河流域入河排污量削減率達86%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成效顯著

2020年10月20日11:11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趙春曉) 今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淮河水利委員會主任肖幼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淮河流域的水資源保護工作經歷了水質的保護、水功能區保護和河湖生態保護的發展歷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水利部門協同環境保護部門和流域各地的黨委政府,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流域性水污染惡化趨勢已成為歷史,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入河排污量大幅減少。20世紀80年代后期,淮河流域水污染凸顯,進入90年代以后,水污染加劇。當時淮河的干流都是黑臭水體,還有白沫、死魚,像蚌埠、淮南附近河邊的老百姓吃水都是自己拿桶到井裡取水,自來水也不能用了,因為當時的自來水也是從淮河裡面取的,因為水源污染嚴重,自來水處理也不能達到要求,所以老百姓都是用水桶到井裡取水飲用,污染的形勢相當嚴重。黨中央、國務院對淮河水污染問題高度重視,1995年,國務院發出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拉開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的序幕。《淮河水污染綜合治理暫行條例》也是第一條以流域為單元系統治理水污染的條例。通過連續實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五年規劃,以及各地採取了“關、停、禁、改、轉”等措施,關閉“五小”污染企業,調整結構,落實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建設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污水,有效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全流域入河排污量明顯減少。2018年與1993年比,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入河排放量COD從150萬噸減少到21萬噸,削減率86%,氨氮由9萬噸減少到1.8萬噸,削減率80%。污染物入河排污量明顯減少。

二是河湖水質明顯改善。通過加強水功能區的管理和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限制污水排放,淮河的水質有了明顯改善。2018年與1994年比,淮河流域主要跨省河流省界斷面水質Ⅴ類和劣Ⅴ類比例由77%下降到20%,好於Ⅲ類水的比例由13%上升到38%。2018年與2011比,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由49%上升到71%,淮河干流和南水北調東線一期輸水干線的水質長期維持在Ⅲ類。

三是水污染聯防成效顯著。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們組織河南、安徽、江蘇三省開展淮河水污染聯防,採取枯水期污染源限排,水閘防污調度及水質水量動態監測和預警預報等措施,實現了跨區域、跨部門聯防聯治,改善了枯水期河流的水質,降低了淮河干流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的風險。2005年以來,我們開展防污調度200多次,淮河干流連續15年未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件。

四是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成效顯著。我們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飲用水水源地,加強管護和治理,特別是河長制、湖長制實施以來,我們將飲用水的保護與管理列為河長、湖長的責任,由河長、湖長負責。流域內,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基本實現“水量保証、水質合格、監控完備、制度健全”的目標。2011年開始對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開展安全保障達標建設的評估,評估的結果優秀等級比例連續8年穩定在90%以上。所以,目前淮河流域的飲用水水源的水質總體是有保障的。

(責編:趙春曉、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