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青海木裡礦區生態修復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青海木裡礦區生態恢復總體方案》獲專家組審議通過

2020年11月23日12:46  來源:人民網
 

《青海木裡礦區生態恢復總體方案》評審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余璐攝

人民網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 余璐)“青海木裡礦區生態修復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科學、可行的原則,遵循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人工修復為自然恢復創造條件的技術要求推進修復工作,守好筑牢祁連山國家生態安全屏障。”21日上午,在《青海木裡礦區生態恢復總體方案》評審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員張佳寶如是說。

青海木裡礦區位於海西州天峻縣木裡鎮和海北州剛察縣吉爾孟鄉,是黃河上游重要支流大通河的發源地,是祁連山區域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地位極為重要。由於多年煤炭露天開採,造成水資源、土地資源、植被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生態環境問題亟待整治修復。

2020年8月4日,媒體報道木裡礦區非法開採煤礦事件后,青海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動,制定出台《木裡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3年)》,提出以“兩月見型打基礎、當年建制強保障、兩年見綠出形象、三年見效成公園”的要求,迅速組織專家赴木裡礦區對渣山、礦坑、儲煤場、生活區及道路等基本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全面摸清了草原、濕地等生態受損程度及周邊社會經濟情況。按照“一坑一策” 治理思路,青海省林草局編制完成了木裡礦區11個礦井種草復綠技術方案。為進一步做好木裡礦區的生態恢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原則和科學、系統、精准實施生態修復的要求,11月,青海省林草局編制完成《青海木裡礦區生態恢復總體方案》。

11月21日,由青海省組織的《青海木裡礦區生態恢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評審會在京召開,來自生態恢復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國家有關部委負責人齊聚一堂,為木裡礦區生態恢復科學把脈,建言獻策。

“木裡礦區位於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典型的生態脆弱區。木裡礦區生態恢復是目前我國在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區開展的大面積礦山治理的首例示范性工程,國內外尚無成功經驗和成熟模式可借鑒,具有很強的探索和試驗意義,它不僅是我國的一次探索,也是世界的一次探索。”張佳寶對人民網記者說。

《總體方案》指出,要堅持長遠結合、久久為功的方針,按照“一坑一策”的要求,結合自然地理、環境條件及經濟社會等實際,因地制宜科學編制實施方案和施工設計,做到科學施策、精准施治、治理有方、修復有度。

如何提高生態修復的針對性、精准性、有效性?在張佳寶看來,木裡礦區種草復綠的難點是表層土壤的恢復,沒有表層土壤,復草無從談起。一層30公分的土,自然形成需要3000年到8000年,高山草甸形成需要千萬年。礦區表層土壤已遭到破壞,我們需要用科學手段模仿自然,對礦區土壤進行恢復。“煤礦區常伴生泥質和砂質頁岩,可通過粉碎一部分使它的顆粒組成類似土壤,但仍缺乏土壤微生物、有機質和結構,不能行使土壤功能支撐草存活,這就需要用與土壤有機質組成和性質類似並含有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天然腐殖質資源進行添加替代,可大幅縮短土壤熟化的培育周期。”

青海省林草局局長李曉南介紹說,《總體方案》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人工修復為自然恢復創造條件,根據生態系統退化、受損程度和恢復力,按照“宜草則草”“宜水則水”的要求,採取自然恢復、人工輔助和保護封育等措施,著力恢復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因地制宜地開展生態修復。

對此,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沈渭壽表示認同,他談到,通過人工措施促進植被恢復后,最后還應把它交給大自然。

中科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研究員趙新全則談到,青海木裡礦區自然條件極為嚴酷,植被自然恢復緩慢,種草復綠土壤基底等立地條件差,客土十分困難,面臨的技術難題多。認真研判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突出“土-草-水”一體化生態修復技術,探索性開展木裡礦區生態恢復尤為重要。

記者在評審會上了解到,木裡礦區生態恢復實施進度將分四個階段: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為前期准備階段,完成方案的編制及評審、草種等物資調運儲備﹔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為生態恢復階段,完成種草復綠和已治理區補播改良﹔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為鞏固提升階段,完成年度追肥、管護和生態監測﹔2023年9月至12月為總結驗收階段,完成自查驗收、省級評估。

會上,《總體方案》獲專家組審議通過。與會專家認為,《總體方案》遵循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遵循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人工修復為自然恢復創造條件的技術要求,充分應用工程、技術、管護等多種措施開展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修復,符合《木裡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3)》要求,目標明確,思路清晰,任務具體,內容詳實,技術合理,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

同時,專家建議,青海木裡礦區地處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區,在生態恢復過程中一是要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加大新技術應用,根據不同礦井的客觀實際積極開展土壤改良、近自然修復技術等方面的試驗和研究﹔二是要加強監測工作,及時評估生態恢復成果,總結成功經驗,努力為同類地區礦山生態修復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三是要按照《總體方案》要求,盡快科學編制各礦井作業設計,實施好生態恢復工作。

青海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杰翔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論証會的召開對高質量完成木裡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整治修復的落實,使生態恢復區草原、濕地等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水源涵養能力明顯增強,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生態服務功能顯著提升,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好轉,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和正向演替發展,努力打造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區礦山大面積生態恢復的典范。”李杰翔說。

(責編:余璐、劉佳)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