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生態優先 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丁亦鑫 趙春曉

2020年12月01日08:59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長江作為我國第一大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承載著中國人特殊的文化記憶與情感。以其為依托形成的長江經濟帶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沿江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裡,人口和GDP總量均佔中國40%以上,一條腹地遼闊的長江經濟帶由此形成。近日,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再次開啟新航程。

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指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為此,人民網記者採訪了生態、經濟等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他們紛紛表示,這次會議的召開,在新的時代起點上,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追根溯源 為治好“長江病”開良方

“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遼寧大學環境資源中心主任劉佳奇表示:“這次重要講話既是 ‘長江大保護’的具體化,更是在長期調查研究基礎上把脈‘母親河’,為治好‘長江病’開出的一劑良方。”

長江通道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如何讓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呢?

“具體來說,一是繼續從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入手,通過破除舊動能、推進高質量發展,從根子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二是在堅持整體推進的基礎上,抓住本區域、本行業在生態修復和環境污染治理中面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時因地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三是著力健全體制機制,提升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當前,《長江保護法》的制定已經進入關鍵時期,應當抓住此次立法契機,充分實現流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的制度化、法治化。”劉佳奇表示。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相對於傳統的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模式來說,綠色發展就是怎麼以更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去換取發展成果。說到底,綠色發展是一種高質量的發展,是一種高效率的發展。”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包存寬說到。

從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到扎實推進長江岸線環境綜合治理,從建立“負面清單指南+沿江11省市實施細則”的負面清單管理體系到完善“國家—省—市”三級水質監測預警體系,近年來,長江保護和修復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達82.5%,優於全國平均水平6.1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1.2%,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一江清水浩蕩奔流。

2020年2號洪峰通過三峽水庫時三峽大壩泄洪。水利部宣教中心供圖

安全預警 為安瀾長江筑“銅牆鐵壁”

“要健全長江水災害監測預警、災害防治、應急救援體系,推進河道綜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設安瀾長江。”

2020年8月20日,三峽水庫經歷了有史以來最驚心動魄的一幕。

彼時,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洪峰抵達三峽,三峽水庫出現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流量。“此時三峽水庫所剩的防洪庫容十分有限,而長江中下游全面超警,鄱陽湖和洞庭湖區持續高水位,當時真的是如履薄冰”,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防汛一處處長褚明華至今心有余悸。

經過水利人徹夜不停地視頻連線會商,反復推演各種方案,精准精細調度長江上中游水庫群,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攔洪削峰效益,構建起抵御長江第5號洪水的“銅牆鐵壁”。

水利部數據顯示,今年全國3927座(次)大中型水庫共攔洪1761億立方米,減淹城鎮1322個次、減淹耕地3398萬畝、避免人員轉移2185萬人,尤其通過科學調度長江上中游水庫群,實現了對長江干流蓮花塘水位精細到厘米級的控制。

劉佳奇認為,水災害是造成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災害預警作為防災減災的關鍵措施,其重要性之一就在於可以為長江流域的生態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受自然地理環境及氣候影響,長江一直以來都是洪水高發頻發的區域,歷次大規模洪災的爆發都對國家的社會經濟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南開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副院長徐鶴指出,作為涉及社會、經濟、環境、民生等多方面在內的關鍵問題,加強長江流域的水災預警的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完善及具體治理措施的落地。

生態優先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徐希燕表示,講話為長江經濟帶明確了發展思路,即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雙輪驅動。“生態是基礎,不能因為發展經濟而損害生態環境。生態建設是很有效率的戰略性投資行為,生態環境修復好了,區域生態資本就升值了。”

帶著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的重任,長江經濟帶環保產業大有可為。“在實施生態環境修復和治理的過程中,環保相關產業勢必會得到發展壯大。這就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為沿岸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培育了新增長點。”劉佳奇這樣說。

三峽集團負責人表示,截至2020年9月末,三峽集團共抓長江大保護落地總投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與沿江12個城市對接互動或實質性開展地方平台股權合作,帶動相關各方直接參與大保護人數從近5000人增加至超過1.5萬人。

徐希燕表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不僅能夠改變東、中、西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均衡,而且可以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推動要素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形成跨區域市場,進而從區域整體上優化沿江產業結構和城鎮化布局,促進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

(責編:丁亦鑫、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