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中國拒絕“洋垃圾”(專家解讀)

■ 受訪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助理主任、高級工程師 趙娜娜
2021年01月18日08: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漫畫:一舉端掉
  商海春作(新華社發)

法新社報道稱,中國從2021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這標志著3年來逐步停止接收境外垃圾的行動到達頂點。

法國《費加羅報》網站報道稱,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其他地區的垃圾有超過45%都出口到中國內地。然而,出口的垃圾並不都是可回收的。不想再做“世界垃圾桶”的中國2017年就表達了減少垃圾進口的決心,並在2018年和2019年逐步公布了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的名錄,並最終從2021年起全面禁止進口固定廢物。

“洋垃圾”主要指不符合國家環保控制標准、對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存在危害的進口固體廢物,往往夾帶生活垃圾、醫療廢物、放射性物質及易燃易爆物等。“洋垃圾”在加工利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染物,處理處置難度大,對環境和健康會造成危害。

多年來,由於勞動力成本和廢物回收處理成本較高,回收價值低、環境危害大的廢物市場需求小,西方發達國家將“洋垃圾”大量出口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而發展中國家固體廢物管理能力薄弱,導致進口固體廢物后難以有效消化,造成嚴重環境污染。“洋垃圾”出口的行為實際上造成了污染轉嫁。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停止進口固體廢物這一舉措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可以切實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同時,中國積極踐行《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體現了大國的責任與擔當。

自2017年以來,中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減少“洋垃圾”進口的舉措有效減輕了中國處理固體廢物的壓力。2021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這一決策具有裡程碑意義。

中國拒絕“洋垃圾”后,固體廢物主要出口地如美國、歐盟、日本等短期內難以形成足夠的廢物處理處置能力,轉而尋求其他國家作為替代市場。東南亞國家成為西方國家固體廢物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先后效仿中國,收緊固體廢物進口政策。在這種形勢下,歐盟、日本等主要“洋垃圾”出口地也開始加快國內廢物回收基礎建設。《巴塞爾公約》的原則之一——“固體廢物在產生國就近處理”開始在全球切實得到落實。

固體廢物處理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難題和挑戰。在減少將本國垃圾轉移他國的情況下,加強國際合作至關重要:首先,發達國家應採用更負責任的垃圾處置方式,加強國內設施能力建設,將廢物在國內實現環境無害化管理,同時加強執法,防止廢物非法出口﹔其次,各國應共同努力,在倡導和實踐可持續生產和消費、提升清潔生產技術水平的同時,加強協作,切實承擔各自產生的廢物的無害化管理責任,履行國際公約相關義務,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杜絕“洋垃圾”入境絕非一日之功。未來,廣大發展中國家還需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方面細化固體廢物進口標准,嚴厲打擊洋垃圾非法入境﹔另一方面加快完善國內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提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此外,還應重視高質量再生原料進口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將污染擋在國門之外的同時,不影響高質量再生原料的國際循環。 

(本報記者 賈平凡採訪整理)

(責編:丁亦鑫、林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