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飲一江水,共護長江美
冬日暖陽下,萬裡長江煙波浩渺,奔流不息。長江岸邊的湖北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內,香樟樹、廣玉蘭等仍然綠意盎然。集團員工李剛每天都要到自己負責的1000米長江岸線責任區巡查一次。他見証了沿江環境之變,欣喜地跟筆者說:“近幾年裝置和廠房逐步拆除,全部進行了復綠,環境一天比一天好。”
環境向好,得益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共識,得益於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的黃金經濟帶的行動。作為長江徑流裡程最長的省份,湖北守護長江的責任重大。2016年以來,湖北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累計“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332家,取締各類碼頭1211個,騰退岸線149.8公裡,復綠1.2萬畝。如今,湖北全省22.3%的國土面積納入了生態紅線的保護范圍,水清岸綠生態美的圖景正在變為現實。
同飲一江水,共護長江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長江生態環境的改善,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今年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5周年。5年來,從長江“十年禁漁”到破解“重化圍江”難題,從岸線修復到構建綠色生態廊道,長江經濟帶在環境變好的同時,經濟社會發展質量更高了,人民生活更幸福了。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關鍵是要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主動調整發展的速度,為轉方式、調結構創造條件、留出空間,不僅讓生態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經濟發展也可以實現質的飛躍。由於關停沿江化工企業,2017年宜昌GDP增速跌落到2.4%。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該市強力推動化工業轉型升級,著力提高精細化工佔比。2019年,宜昌市GDP增速恢復到8.1%。實踐証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証統一的關系,守好綠水青山就能產生綜合效益。
建機制才能管長遠,保民生才能可持續。繼續鞏固長江生態環境改善的成果,需要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以武漢為例,當地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率先啟動長江、漢江跨區斷面水質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過去三年長江、漢江跨界斷面考核共獎勵2150萬元,扣繳2250萬元。環保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漠視民生,隻有多管齊下、多措並舉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才能平衡好環保與民生的關系,實現民生與環保的“雙贏”。在湖北襄陽老河口市王甫洲晨光村,漁民鄭鵬成響應政策號召收起打魚網,和哥哥一道創辦了一家承接河道清污除草業務的小型環保公司,成功帶動7名漁民轉業增收。綜合施策、久久為功,方能讓長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江經濟帶“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應該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給長江留白、為生態讓路,凝聚起全民保護長江的磅礡偉力,一定能進一步提升長江經濟帶的“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后世、惠澤人民。
(作者為本報湖北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26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