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年來臘味香

![]() |
安昌古鎮裡臘味飄香。 |
安昌位於浙江紹興,是一座隱匿在江南水鄉的千年古鎮,也是“紹興師爺”的故鄉。安昌名氣雖不及烏鎮、西塘、南潯響亮,卻保存著古吳越地區沿襲千百年的民俗風情,洋溢著淳朴、散淡、平和的生活氣息,就像陳年的紹興黃酒,溫潤內斂,醇香醉人。
每年的隆冬臘月,是安昌古鎮最迷人、最美味的時刻,家家戶戶為過年做准備。古鎮居民保持著傳統的生活習俗,會挑選晴朗天氣制作、晾晒紹興特色醬貨,使安昌成為浙江最具年味的地方之一。
一進古鎮,一股濃郁的醬香味便扑面而來,那是老紹興特有的煙火氣。從城隍殿出發,循著醬香味,漫步於老街,光線從烏黢黢的瓦片縫隙中漏下來,照射在石板路上,廊棚下蒸臘腸醬貨的竹籠屜不停地冒著熱氣。老街也在濃濃的暖意中慢慢蘇醒。
“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一條數裡長的老街依河而建,河之南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兩岸之間有眾多造型各異的石橋相連。河之北有帶著頂棚的長廊,可遮陽擋雨,河對岸則是青石小路,石板塊塊相連,宛若臥龍,別具一格。老街店鋪作坊林立,相擁排列,那些斑駁的木排門店面刻印著歲月的痕跡,風貌古朴。河道兩岸還散布著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粉牆黛瓦的台門大院、幽深僻靜的小巷弄堂、欄柵延綿的美人靠以及婚俗館、穗康錢庄、師爺館、中國銀行舊址等,這些都見証著古鎮昔日的熱鬧與繁華,也給安昌平添了許多人文氣息。
一直以來,安昌都保留著本味十足的紹興傳統生活,悠閑自在,江南古鎮小橋流水、窄巷石路、吳儂軟語的特質在這裡盡數顯現。在一大早就已開張的老茶館,戴著氈帽的老人們捧著搪瓷茶杯,正悠然地談天說地,道古論今,一頂頂氈帽、一句句紹興方言讓人仿佛置身魯迅筆下的文字時空。漸漸地,老街開始變得熱鬧起來,店鋪裡的商販們忙著手裡的活計,舂年糕、裹粽子、扯白糖、做油汆果……各種土菜、點心擠滿了臨河的廊棚,現做現賣,瞬間勾起人們童年的回憶。安昌的“年味兒”就在不計其數的魚干、臘腸、凍米糕、醬雞鴨中,有聲、有色、有味地蕩漾開來。
柴米油鹽醬醋茶,安昌人最拿手的是“醬”字。在紹興,什麼東西都可以醬一醬再吃。醬鵪鶉、醬鯽魚、醬蘿卜、醬豬頭、醬雞胗,每到臘月時節,枕河人家的窗前屋檐下,總是挂滿醬制的年貨,琳琅滿目,醬香四溢,挑逗著人們的味蕾。過些時日,這些醬貨就會被當地人端上年夜飯的餐桌。
臘腸是安昌最著名的特產,自從在《舌尖上的中國》露臉之后,更是聲名遠播。“醬香”是制作安昌臘腸的獨門絕技,這要歸功於甘醇的醬油。安昌的仁昌醬園,保留著最原始的露天晒場,1000多隻大缸排列有序,以傳統方式釀造手工醬油,濃油赤醬讓安昌人的生活有滋有味。
“社戲鑼鼓伴月升,臘腸香味隨風飄”,這是安昌臘月濃郁年味最形象的寫照。安昌每年都會舉辦臘月風情節,有箍桶、竹編、打鐵、納鞋、修傘、補缸、挑花邊、打粽繩、磨剪刀等表演,熱鬧的水鄉社戲、傳統的手工釀酒、喜慶的船上迎親、祥和的臘月祝福……朴實的民俗風情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細細品味,就能從這一幅幅喜慶祥和、古老淳朴、年味浸潤的水鄉風情畫中,邂逅兒時的年味。
過橋繞水,走街串巷,站到橋上,我的眼睛努力捕捉著安昌每一處優美的景致。隻見平時用來晾晒衣服的廊檐下、廊柱間,挂滿了黑紅油亮的臘腸、風干的鳊魚、金色的醬鴨,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讓人垂涎欲滴的酒紅色,與河道上穿梭往來的烏篷船,構成了一幅色彩艷麗的中國傳統年畫。不得不說,安昌滿街飄香、撩人味蕾的臘味,不僅是別樣的舌尖誘惑,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到了陽光宜人的午間,到臨河的古鎮酒家找個空位坐下,點上一份鮮咸適口的臘腸、醬鴨、清蒸魚干以及一碟茴香豆、一盤梅干菜燒肉,外加一壺黃酒,就能在挂滿臘味的檐廊下,偷得浮生半日閑,愜意地體味安昌古鎮的臘月風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