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綠色發展 幸福生活

2021年05月31日09: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南(寧)昆(明)客運專線上運行的一趟動車穿過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珠琳鎮的油菜花海。
  常 婧攝
  圖②: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城牆壩易地搬遷安置點。
  羅金合攝
  圖③:元蔓高速公路。
  胡艷輝攝

  昆明

  和諧社區添活力

  本報記者 李茂穎

  “我們小區是老小區,停車一直是老大難問題。現在將轄區內一塊空地改造成停車場,大家有什麼意見?”在雲南昆明官渡區和平路社區的院壩議事會上,牽頭的社區干部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保障好消防通道,其他停車安全隱患也要消除。”“要根據時段合理定價。”……社區的黨員群眾聚在一起,出謀劃策。

  轄區小區基礎設施老化、改造成本高,老年人多、困難群體多、流動人口多。停車秩序如何規范?環境衛生如何維護?噪音擾民如何整治?曾經,和平路社區面臨和其他老舊小區一樣的管理難題。

  和平路社區通過黨建引領,探索多元化社區管理模式,整合服務資源,集聚服務力量,為社區居民提供精細化服務。

  和平路社區黨委書記段永芬介紹,今年進一步充實了社區黨員干部和志願者服務群眾力量,服務轄區內的老舊樓院,搜集居民需求,發動社區群眾共同參與到樓院的治理中。“關鍵是要調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培養群眾‘我的樓院我參與’的意識。凡是居民們關心的問題,我們都通過‘院壩議事會’召集相關方面及轄區黨員、居民集體‘把脈會診’,激發居民參與樓院治理活力。”段永芬說。

  據悉,從2018年開始,昆明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全面開展城市基層黨建“示范社區”創建工作,通過黨群建設同步推進,使黨建工作與群團工作實現了優勢互補、共建共贏,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

  

  曲靖

  光伏產業后勁足

  本報記者 楊文明

  曾經的荒灘早已不見蹤跡,一座座標准化的現代廠房拔地而起。借助綠色水電,單晶硅實現拉棒、切片,國家級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綠色水電硅產業園內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企業為何選擇在曲靖落地?離不開政策利好。曲靖經開區開展投資項目“先建后驗”管理新模式,促進一批投資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見效。

  近年來,雲南依托清潔能源水電優勢,吸引水電硅材落戶。隨之而來的,是用清潔能源水電生產清潔能源光伏產業組件。目前,全球光伏龍頭企業中已有隆基股份、晶澳太陽能、錦州陽光等企業落戶曲靖,曲靖正圍繞“硅棒—硅片—電池片—組件”全產業鏈布局,全力打造綠色硅光伏產業基地。

  企業落地曲靖,同樣離不開營商環境。曲靖建立健全項目服務機制,加大重點項目包保力度,嚴格落實投資項目代辦制度,加強對項目落地全過程跟蹤服務,確保項目“招得來、落得下、發展好”,項目審批和建設速度大大提速。“我們有專門的對口部門,有什麼問題找他們就行,不用到處奔波跑腿。”曲靖陽光能源硅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昱博說。

  產業集群也是曲靖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的一大優勢。國家級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毛建橋介紹,通過以商招商,曲靖規劃建設6.92平方公裡新能源電池產業園,加速布局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及配套項目,延伸產業鏈條,龍頭企業的“磁場效應”開始顯現。“未來,越來越多的光伏產業將擁抱綠色水電。”國家級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副局長葉華說。

 

  大理

  水清岸綠留鄉愁

  本報記者 李茂穎

  古朴自然的村庄,碧波蕩漾的洱海,一條優美蜿蜒的生態廊道將它們分隔開來。蒼山洱海間,這條生態廊道宛若一條綠色圍巾,將沿湖的白族傳統村落連接起來。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強調,“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隨后,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打響洱海保護治理攻堅戰,全力推進環湖截污、生態搬遷、礦山整治、河道治理、環湖生態修復等,開啟了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新征程。

  作為其中一項重大工程,環湖生態廊道建設涉及環洱海流域湖濱緩沖帶790多公頃的生態修復和濕地建設、129公裡環湖生態廊道、23個村1806戶居民的生態搬遷、30公裡污水管網完善、5個帶有濕地修復功能的科研實驗基地建設等。

  生態廊道上,綠樹紅花相映成趣,到處是拍照留念的游客。目前洱海生態廊道主體工程已經完工,正在進行景觀提升等附屬工程。“生態廊道既是人與湖的界線,讓洱海能夠‘透透氣’,又讓人們有了更加親水的平台。”洱海生態廊道建設指揮部行政部部長薛敏說。

  2020年,洱海全湖水質7個月達Ⅱ類、5個月達Ⅲ類,國考斷面水質評價為優。“通過生態廊道攔截污水、減少污染物排放,恢復湖濱生物多樣性,讓湖區面積擴大了10公頃。”薛敏說,“生態廊道還給大家一個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空間。”

  “夢幻般的大理山水,放飛我們美好的希望……”洱海之濱的古生村村口戲台上,回蕩著一曲新填詞的白族大本曲說唱。“洱海治理得越來越好,水更清、景更美了。”村民何利成最近愛上了湖濱散步,“兒時的快樂好像又回來了!”

 

  普洱

  民族團結一家親

  本報記者 楊文明

  “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1951年元旦,26個民族的代表在普洱專區會盟立誓、刻石銘碑。

  為考証碑上簽名的48位代表,普洱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長黃桂樞前前后后耗時8年。他說:“70年來,普洱市各族群眾不僅把民族團結的誓言刻在了碑文上,更落實在了行動上。”

  同樣的誓詞,也被挂在寧洱鎮謙崗村哈尼族老人方有富的院子裡。作為當年的簽字人,方有富購買水沖式發電機、組織群眾拓寬道路、教育做生意的小兒子方財兵入黨。方有富一輩子跟黨走,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

  民族團結,如今更是扎根在普洱各族群眾的心裡。“要是大家不團結,何談發展?”方財兵是民族團結園的義務講解員,他形容民族團結是水、是空氣,身處其中不覺得有啥,可一旦少了民族團結,可能所有人都要停下手裡其他的活,先去做矛盾化解。

  在黨的領導下,普洱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曼歇壩村彝族聚居的大寨子上組缺少產業,村裡引進企業合作種植姬鬆茸,可村民沒種過,不敢嘗試。是黨員、干部帶頭,才打消了群眾顧慮。如今,一畝姬鬆茸純收益就有3萬元,彝族寨子跟著黨組織有了好收入。

  普洱市10個縣區有9個是民族自治縣,各民族共同進步,不分彼此。曼歇壩村黨總支書記紹瑞感慨,“現在村裡民族團結做得好,大伙兒都鉚著勁發展!”

 

  保山

  鄉村旅游勢頭旺

  本報記者 葉傳增

  種植彩色稻田、修建大米粑粑體驗區、鋪設智慧消防系統……隆隆的機器聲中,雲南省保山市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一派繁忙景象。

  “村子的變化,真是一天一個樣!”清水鄉黨委委員、副鄉長趙家清最近奔波在司莫拉的各個項目工地之間,檢查工程進展情況。

  其中,大米粑粑體驗區是司莫拉探索產業融合的試點之一,目前主體建筑已經完工,正等待設備進場安裝。體驗區集中展現大米粑粑制作的過程,除了供游客參與體驗外,還可以批量生產成伴手禮,投放市場。

  據悉,2020年6月,中寨黨支部創辦“騰沖清水司莫拉幸福佤鄉旅游專業合作社”,以“社員產出、合作社統購、公司加工、返還銷售”為模式,將司莫拉佤族村的農產品交由騰沖市的企業進行深加工,成品再通過合作社銷往市場,形成以一產為基礎、二產為動力、三產為平台的發展格局,實現“1+1+1>3”的產業融合效果,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我們邀請省農科院完成‘司莫拉’商標的設計,並研發農特產品、文創產品,如今紅茶、胭脂果系列產品等已上市銷售,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32萬元。”趙家清告訴記者,合作社去年年底分紅,司莫拉73戶村民平均每戶能分到800元左右。

  據介紹,騰沖市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立足現有資源、統籌未來發展需要的基礎上,以司莫拉佤族村為核心區域,通過一條22.8公裡的公路環線,串聯全鄉6個行政村,分別打造佤鄉風情、古寨鄉旅、農旅休閑、民宿示范、溫泉休閑、現代農業6種業態,推進鄉域產業結構轉型,讓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

  “游客來到清水鄉,可以沿著環線一路游玩。除了參觀司莫拉佤族村寨,還有老寨子村的玫瑰庄園、駝峰社區千畝茶海等景點可以觀賞。”趙家清說。

 

  臨滄

  村庄規劃促振興

  本報記者 徐元鋒

  產業路修到田間地頭,特色小吃街、游客服務中心也建起來了——拉祜族和傣族聚居的大荒田村變成了紅火的美麗村寨。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委黨校干部刀玉龍成就感滿滿,說:“市裡的干部回鄉規劃,讓大荒田村發展一天一個樣!”

  2018年12月起,臨滄市實施“萬名干部規劃家鄉行動”,組織市內2.64萬名臨滄籍公職人員利用節假日回到農村,對城市、鄉(鎮)集鎮規劃建設范圍以外的6511個自然村進行規劃。

  在臨滄市政協干部楊天強看來,這次行動有三重意義:資源家底理清了,振興思路理明了,村民關系理順了。“如今鄉愁不隻在夢裡,還注入到了規劃圖裡。”

  刀玉龍土生土長在雙江縣勐勐鎮大荒田村來冷民族寨自然村,是該村干部回鄉規劃的聯絡員。2019年以來,村裡在外工作的24名公職人員協助村上做規劃、找項目,帶著黨員群眾和鄉賢能人發展鄉村旅游。

  規劃做好了,怎麼實施?臨滄市遴選一批優秀的規劃典型帶動逐步落地,村裡也會拿著規劃招商引資。回鄉干部和村民們商量出來的規劃,調動了大家自主發展的精氣神,遍布臨滄山鄉的自然村振興理事會已帶領群眾自主解決問題14205個。

  讓村庄規劃“留得住鄉愁”,臨滄經驗在雲嶺大地得到推廣。今年5月,雲南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委組織部等部門共同印發了《關於開展“干部規劃家鄉行動”的通知》,動員公職人員回鄉編制科學實用的村庄規劃,促進鄉村振興。到2023年,雲南省將全面完成行政村、農村社區的村庄規劃編制。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31日 10 版)
(責編:李楠樺、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