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自然生態保護的重要形式(他山之石)

——來自一些國家國家公園建設的報道

2022年04月18日09: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土耳其通杰利省芒祖爾谷國家公園。
  影像中國

  泰國北碧府愛侶灣國家公園內的七階瀑布。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蘇丹首都喀土穆東南部丁德爾國家公園。

  吉爾吉斯斯坦阿拉阿查國家公園秋景。
  影像中國

  設立“荒野區域”養護生態原貌、健全法律法規加強管理、限制游客數量促進可持續發展……國家公園已成為當今世界自然保護的重要形式。一些國家在國家公園建設中堅持以自然生態保護為前提,因地制宜採取保護措施,平衡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為子孫后代長遠發展留下寶貴財富。

  

  德  國

  減少干擾,讓自然真正自然

  本報記者  張慧中

  枝繁葉茂的參天巨樹,覆蓋著暗綠色苔蘚的花崗岩石,分布在密林中的沼澤、溪流和湖泊……來到德國東南部巴伐利亞森林國家公園,人們震撼於當地原始自然風貌。漫步於公園內逾300公裡的小徑,游客可以穿過原始森林、翻越山丘河谷,運氣好的話,在保障安全前提下,還有機會在一些特定區域看到熊、猞猁等野生動物。

  巴伐利亞森林國家公園建於1970年,面積約240平方公裡,是德國第一座國家公園。數百年前,人們開始在這一帶森林北部定居。19世紀中期,山谷中的森林開始遭到系統性砍伐,導致樹木種類迅速單一化,幾乎成為統一的雲杉林。國家公園建成后,當地停止了對自然環境的干預。如今,公園內有大約700種植物,除了白木冷杉、山毛櫸等樹種外,還包括波西米亞龍膽、雪鈴花等珍稀物種。

  德國全境共設立了16座國家公園,總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部分面積約為2146平方公裡。根據德國《聯邦自然保護法》的規定,國家公園需要“完全沒有或僅在有限程度上受到人類干預”。該法規強調應盡可能確保國家公園在自然發展過程中不受干擾,隻有在“保護目的允許情況下”,國家公園才能“服務於科學環境觀察、自然歷史教育以及公眾體驗自然之目的”。

  “讓自然真正自然”,是德國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的一項指導原則。在這一原則下,每個國家公園都設立了“荒野區域”,即沒有任何人為干擾的區域,並努力讓“荒野區域”佔到公園整體面積的至少75%。例如德國南部的貝希特斯加登國家公園,專門為保護阿爾卑斯山區自然景觀而設立。高山、山谷與湖泊等豐富的地理形態和自然景致都在這一國家公園內得到展現。公園內居住著德國最大的羱羊種群,在高海拔地區,還能看到馬鹿、羚羊,以及可愛的土撥鼠。

  2007年,德國通過生物多樣性國家戰略,提出未來全境陸地面積的2%都應成為“荒野區域”的發展目標。

  為了評估國家公園建設情況,德國定期開展質量評估。2005年至2008年,歐洲自然與國家聯盟德國分支牽頭為德國國家公園制定質量標准。2009年至2012年,該組織首次以問卷調查、公園自我評估、實地調研等相結合的方式,對德國全部國家公園進行質量評估。近年來,該組織再次開展評估,以確認前一次評估建議是否落實,以及國家公園管理是否優化。最終的評估報告都公開發布到網絡上,供公眾查閱監督。這一方式對國家公園的運營管理及可持續發展均形成了有效促進。

  德國還建成了“志願者在公園”服務機制。該機制旨在建立覆蓋全德國的國家公園志願者網絡,為居民創造更多參與社會活動並改善周邊環境的機會。該機制尤其重視擴展與學校的合作,讓在校學生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來。例如,圖林根州的海尼希國家公園就曾與附近的11所中小學開展合作項目。學生們作為志願者來到公園,學習森林、草地、湖泊等生態環境知識並開展研究,包括記錄水位、繪制森林結構圖等,最終撰寫研究報告。孩子們通過志願者項目,對復雜的自然生態系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並增強了保護自然的責任意識。

  

  新西蘭

  細節著手,多措並舉加強生態保護

  本報記者  陳效衛

  南太平洋島國新西蘭早在1887年就設立了第一個國家公園——湯加裡羅國家公園。翡翠般的湖泊、古老的火山岩、蒸騰的火山口、五彩繽紛的硅石台地、奇特的高山園林……在這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目前,新西蘭擁有14座國家公園,國土總面積的30%被列為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成效顯著。

  為實現對國家公園的有效保護,新西蘭把健全相關法律放在首位。新西蘭頒布綜合性法律《保護法》,對涉及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全面整合。近年來,新西蘭又在眾多地方部門法律法規基礎上制定《資源管理法》,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保護體系,進一步明確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先保護環境后發展經濟的原則。

  針對之前多個政府部門在環境保護上職責重疊、劃分不明的情況,新西蘭於1987年成立了保護部。保護部對新西蘭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實施了有效的規劃和保護,其中包括14個國家公園、32個海洋保護區和70個保護公園等。

  新西蘭國家公園在規劃、保護和委托經營等環節,均引入當地社區居民參與,讓他們在監督和管理決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樣的做法體現了對當地社區民眾的尊重,有利於促進民眾積極融入國家公園建設,形成共同保護自然生態的互動機制。

  在具體管理方面,新西蘭國家公園注重從細節著手。所有公園都嚴禁投喂動物,以減少動物生病的風險﹔公眾看到海豹和海獅等動物時,必須保持至少20米距離,以避免讓動物受到驚嚇﹔在通往核心景區的“生態徒步小道”起點,游客必須用公園提供的消毒劑和清潔刷清潔鞋子,且旅游期間不能偏離小道,以免傳播病菌。新西蘭野生動物管理協會生態學家斯皮迪表示,這些細節看起來似乎多此一舉,但對於保護動植物、降低對生態環境的損害至關重要。

  新西蘭國家公園擁有豐富的原生態自然景觀,在保護中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極大減緩了物種瀕危和滅絕速度,也以自身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吸引全球的游客慕名前來。

  

  泰  國

  休養生息,讓自然環境得到修復

  本報記者  孫廣勇

  泰國考艾國家公園正門入口處,“國家公園行為准則”的展板上寫著保護動植物、禁止投喂野生動物、禁止大聲喧嘩等諸多條款,提醒游覽者遵守。

  考艾國家公園設立於1962年,佔地2168平方公裡,是泰國設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200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公園內不僅廣泛分布著森林、草原、瀑布等,也生活著種類繁多的動物,“小心野象”“小心動物穿行”等標識比比皆是。

  泰國國家公園發展主要經歷了4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設立階段,泰國政府從1962年起對全國的自然資源進行調查統計,設立了36個主要開展林業和農業保育的國家公園。第二個是開發的階段,在政府各部門協作下,逐步開放小規模旅游,與此同時加強對自然保護的宣傳。第三階段為與旅游發展相對接的階段,國家公園為促進泰國旅游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源。當前,政府提出了“泰國4.0”發展戰略,國家公園發展更加強調智能化管理,在有效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兼顧提升旅游品質。

  目前,泰國共有155個國家公園,其中陸地國家公園129個,海洋國家公園26個。長期以來,旅游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公園的自然環境保護。如何平衡生態保護和旅游開發的關系,成為泰國國家公園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

  為此,泰國實施了“休養生息”措施。例如,泰國達差島等一些著名海島一度因為游人過多,自然環境不堪重負。為了恢復海島生態,泰國政府選擇定期封閉達差島海灘區域及繞島珊瑚礁一帶。不只是達差島,定期關閉部分國家公園是泰國旅游管理的常用辦法。每年5月至10月季風雨季到來時,幾乎所有的海洋國家公園都會對外關閉一段時間。泰國國家公園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廳廳長叻差達表示:“定期關閉國家公園,讓自然環境得到修復,是我們為后代留下珍貴自然資源的重要途徑。”

  針對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泰國政府近年來嚴格限制進入國家公園的參觀人數,確保游客不超過公園的承載能力。2018年,泰國國家公園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廳開發了電子售票軟件和手機應用,實時統計各國家公園的游客數量,並及時做出應對措施。

  一群野生大象排著隊慢慢穿過考艾國家公園的道路﹔上百隻黑鰭礁鯊在泰國南部瑪雅灣清澈的海水中自由游動﹔一群棱皮龜抵達攀牙和普吉島海灘產卵……得益於定期封閉和大力保護,泰國很多國家公園生態環境不斷恢復改善,不少野生動物又回歸“怡然自得”的狀態。

  據悉,泰國自然資源和環境部未來計劃實施新的管理規則,每年將關閉所有國家公園至少兩個月,以便大自然休養生息。叻差達說,泰國國家公園發展有3項宗旨,即保護野生動植物、提供旅游休閑場所和提供自然資源保護教育基地,“未來泰國將使用先進技術完善動植物資源管理,更好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

  泰國自然資源和環境部部長瓦拉烏認為,設立國家公園的最終目標是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8日 17 版)
(責編:李楠樺、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