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織密野生植物保護網絡,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建好國家植物園  呵護自然之美(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常  欽  顧仲陽
2022年07月18日05: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國家植物園體系是以國家植物園為主體的全國植物遷地保護網絡,涵蓋我國主要氣候帶和植被類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以及重要經濟植物,對野生植物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華南國家植物園在廣東省廣州市正式揭牌,我國已在一北、一南揭牌運行兩個國家植物園,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我國有野生高等植物3.7萬余種,其中裸子植物約300種、被子植物約3.2萬種。保護植物資源,要統籌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其中,建設以國家植物園為主體的國家植物園體系是遷地保護的主要形式。

  7月11日,華南國家植物園在廣東省廣州市正式揭牌,加上4月18日在北京正式揭牌的國家植物園,我國已在一北、一南揭牌運行兩個國家植物園。

  一北、一南兩個國家植物園,各具特色,各有側重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副司長周志華表示,一北、一南兩個國家植物園順利設立,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有力舉措,開啟了我國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的序幕,譜寫了以國家植物園為主體的遷地保護體系建設新篇章。

  “兩個國家植物園,各具特色,各有側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動植物保護中心副主任文世峰說,國家植物園重點收集三北地區鄉土植物、北溫帶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區的代表性植物﹔華南國家植物園則立足華南、面向全球同緯度生物多樣性保護,致力於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植物保護、科學研究和知識傳播。

  國家植物園科普館館長王康介紹,國家植物園是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園)和北京市植物園(北園)現有條件的基礎上擴容增效有機整合而成,收集了“世界溫室旗艦植物”千歲蘭、巨魔芋、海椰子以及“植物界活化石”水杉、春季郁金香等,全年可欣賞2000余種熱帶和亞熱帶植物。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副局長吳敏介紹,華南國家植物園保藏了望天樹、海南黃花梨等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營造了以龍洞琪林景區為代表的自然園林風格,開拓了以鳳梨園和蘭園為代表的新嶺南園林特色和以溫室群景區為代表的現代棲息地造園風格。

  “構建國家植物園體系,要加強植物園能力建設,突出五大功能。”周志華介紹,一是健全遷地保護網絡,建立野生植物遷地保護栽培繁育體系、遷地保護信息平台和綜合保藏體系,提升遷地保護綜合保藏能力,這是核心功能﹔二是打造科學研究平台,開展遷地保護基礎科學研究活動,加強植物保護國際國內交流合作,持續推進植物保護專業人才培養﹔三是構建科普教育體系,建設科普教育平台,實施科普教育培訓計劃﹔四是提升園林展示空間,創新園林園藝展示方式,促進公眾深入了解和支持國家植物園建設﹔五是推動植物資源利用,加大引種馴化和新品種開發力度,提升城市生態建設和產業服務水平。

  做強植物園遷地保護,豐富植物多樣性

  周志華介紹,野生植物保護主要包括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兩種形式,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就地保護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國已實現約75%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就地保護﹔建設以國家植物園為主體的國家植物園體系是遷地保護的主要形式,二者缺一不可、有機互補。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汪小全介紹,國家植物園體系是以國家植物園為主體的全國植物遷地保護網絡,涵蓋我國主要氣候帶和植被類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以及重要經濟植物。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陳進介紹,植物園的遷地保護包括兩個核心要素:一是基於保護目的的活植物收集,旨在讓植物(或者特定的野外居群)免遭滅絕。植物的野外採集應該符合相應規范,並有完整的檔案記錄。二是為了保護的后續行動,還要加強對引種植物的研究,包括擴大繁殖和相應的生物學特性研究,並可將其用於開展野外種群的重建與回歸。

  “華蓋木的保護就是植物園遷地保護的生動實踐。”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主任孫衛邦說,華蓋木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數量最少和最古老的木蘭科珍稀瀕危植物之一,野生華蓋木僅存52株。一段時間內,由於華蓋木野外生境片段化,有效傳粉的甲虫密度不高,傳粉效率較低,加之人為大量採集種子導致可用於野外散布的種子數量急劇減少,華蓋木的種群自然更新困難。昆明植物園研究團隊對華蓋木開展了系統的保護生物學研究,並採取了遷地保護、近地保護、種群增強和回歸自然等搶救性保護措施,效果顯著,華蓋木遷地保護種群已有39年樹齡,並於2013年首次開花。

  事實証明,植物園對我國植物多樣性保護發揮著積極作用。據統計,我國現有植物園(樹木園)約200個﹔對全國60個主要從事活植物收集的植物園的調查發現,我國植物園遷地栽培活植物約2.8萬種。

  我國植物園遷地保護優先種類主要有木蘭科、姜科、棕櫚科、薔薇科、杜鵑科、獼猴桃科、山茶科、蘭科、裸子植物以及中國特有植物。“我國植物園遷地保育的植物總數佔全球遷地保護物種的25%,遷地保護的受威脅物種數佔本土受威脅植物種數的48%。”華南國家植物園研究員廖景平說,遷地保護的植物中,約43%的植物僅在1個植物園中保育,38%的植物在3個或3個以上植物園中保育。

  加強統籌謀劃,高質量建設國家植物園體系

  記者採訪發現,我國現存的植物園多隸屬於不同主管單位,不同隸屬關系的植物園功能和定位不同,在遷地保護、科學研究、園林園藝及環境教育等方面的側重點也不同。

  “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植物園綜合效益的發揮。”廖景平坦言,目前,我國植物園的功能總體上未能得到有效發揮,缺乏對植物園體系的統籌部署和整體布局。部分植物園片面追求物種收集數量,缺乏科學有效的野生植物遷地保護策略,針對特有和珍稀瀕危植物類群的研究缺乏系統性、戰略性和前瞻性,植物學研究人才匱乏。

  為握指成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科學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建立了國家植物園四方協調機制。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在按照程序共同成立國家植物園理事會。四方協調機制和理事會的成立,將統籌負責國家植物園的規劃建設、日常管理運營等工作,解決部門重疊和職能交叉等問題,高質量推動國家植物園建設和運行。

  新揭牌的華南國家植物園將強化統籌協調,充分用好現有相關投資渠道,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強重點功能區、館藏設施、科研平台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建設運行管理水平,穩妥有序推進建設各項任務。

  “為適應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要求,我國植物園將進行全面提升。”周志華表示,要提高遷地保護管理水平,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支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創建高效保護研發體系,實施整合保護策略,承擔全國主要氣候帶與植被類型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遷地保育與利用研發基地、植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加強區域、國家與全球資源收集保護聯動﹔要提升植物園美譽度,堅持改革創新和“科學內涵、藝術外貌、文化底蘊”建園理念,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教育示范基地、高水平植物園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實施生態園林建設與科普教育高度融合。

  我國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有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周志華透露,目前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規劃已完成初稿,下一步將進行專家論証。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堅持統籌謀劃、科學布局、保護優先、分步實施的基本原則,綜合考慮國家重大戰略,主要氣候帶和重要植被類型等自然條件,以及現有植物園發展水平,地方積極性和科研支撐情況,按照“成熟一個、設立一個”的原則,穩步推動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萬物和諧的國家植物園體系。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8日 08 版)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