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直指問題,動真碰硬,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治生態頑疾 促綠色發展

本報記者 朱金宜
2022年07月19日05: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夕陽映襯下的祁連山北麓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豐樂鎮易家灣村,綠油油的庄稼生長旺盛,林木蓊郁層林盡翠,呈現出生機勃勃、猶如巨幅綠毯的美麗畫卷,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一睹美景。
  王 將攝(人民視覺)

  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沮河流域,一隻朱鹮親鳥和兩隻小朱鹮棲息在槐花盛開的槐林中。
  石銅鋼攝(人民圖片)

  湖北省宜昌市磨盤溪碼頭附近,整治后的長江岸線成風景走廊。
  王 耿攝(人民圖片)

  7年,2輪督察,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覆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從無到有,不斷完善,成效顯著: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有效落實,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解決,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和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同明顯增強。

  “在所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手段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最有力,成效也最明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相關專家表示,近年來人們切實感受到的生態環境改善,離不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有力督促。

  查問題

  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清理整治為什麼不及時到位?監管為什麼會存在盲區?”今年4月7日,江蘇省委書記吳政隆來到鎮江的兩家船企,邊看邊問,現場督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

  就在前一天,鎮江因“長江干流岸線清理整治推進不力,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被列入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通報典型案例。其中,位於長江岸邊的安豐船業有限公司和振興海洋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被督察組發現用建筑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填佔江灘侵蝕江面,破壞長江岸線生態。

  事實上,這兩家船企並非“初犯”。早在2019年底,其侵佔江灘問題已上報完成整治。然而,清理整治不嚴不實露出的“馬腳”,最終難逃督察組的“火眼金睛”。

  如果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比作一項“體檢”,那麼,發現“沉疴隱疾”就是督察的首要職責。督察進駐“把脈”的時間一般隻有一個月,為了精准有效地發現問題,劃重點、做功課、靠群眾等做法十分關鍵。

  據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介紹,每個省份生態環境的特點不一樣,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也不一樣,督察會根據具體情況,研究確定需要關注的重點和查找問題的方向。而且,督察的准備工作往往有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在進駐前夕,督察人員從日常掌握情況中梳理線索,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單位的意見,開展大范圍的暗查暗訪,掌握大量第一手素材。在督察當中,還充分借助衛星遙感、無人機、紅外成像等多種技術裝備,運用多種技術手段來發現問題。

  “依靠群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翟青表示,每一批督察、每個省份都能收到幾千件群眾的舉報,督察人員深入分析,現場核實,從中發現了大量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線索。統計顯示,兩輪督察受理轉辦的群眾生態環境信訪舉報28.7萬件,到目前為止完成整改28.5萬件。

  奔著問題去,帶著責任去,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始終堅持的導向。今年年初,中辦、國辦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明確了省級黨委和政府是整改的責任主體,要求被督察對象要實事求是、科學地制定督察整改方案,提出整改目標、路徑措施、完成時限等,在規定時間內抓細抓實整改落實工作。督察整改方案和落實情況均需上報黨中央、國務院,並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見事、見人、見責任,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有效傳導壓力,有力壓實責任,鑄成守護美好生態環境的“利劍”。

  動真格

  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打開搜索引擎,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典型案例”為關鍵詞檢索,不難看到一批“有圖、有影、有真相”的案例。7年來,督察組已分批公開262個典型案例,每次“點名”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據介紹,從2018年起,生態環境部每年組織工作人員,深入長江經濟帶11省市,通過暗查暗訪和明查核實,拍攝制作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警示片。“警示片這種問題導向、直觀形象的特點,具有很強的現場感和警示性,對推動解決問題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翟青說。

  發現問題、曝光問題,都是為了解決問題。從長江岸線保護到洞庭湖非法矮圍整治,從祁連山生態修復到秦嶺違建別墅整治,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緊盯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中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落實情況,聚焦一系列生態環境典型案件,動真碰硬,以案促改,解決了一批突出的環境問題。

  根治污染嚴重、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痼疾”——

  遼寧省沈陽市,城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約150萬噸污泥曾被存放在荒山凹地,惡臭熏天。2017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附近村民把問題反映到督察組。在2018年的“回頭看”過程中,督察組發現沈陽市將部分污泥不作處理直接裝車外運,整改工作變成了“污染搬家”。對此,督察組再度給出反饋意見,要求全方位抓實問題整改。

  經過努力,曾經困擾周邊群眾的污泥全部得到妥善處置。“廢料”污泥經專家論証試驗,成為參與發電、生物堆肥、摻燒制磚的資源﹔回填覆綠后的泥坑金榆璀璨,綠柳悠然。在督察的有力推動下,當地不僅剜除了久拖不治的污泥“惡瘤”,還邁出了宜居鄉村建設的新步伐。

  撫平生態破壞、違規開發建設留下的“瘡疤”——

  2021年4月,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中央第八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發現,二河溝一級電站未經批准,擅自在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內開工建設取水口、引水渠等設施,導致保護區內部分河段減水斷流,威脅區域生態安全。

  在督察推動下,文山州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全面完成二河溝一級電站的拆除和覆土復綠工作。以此為契機,雲南省加快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監管力度也進一步增強。

  直揭弄虛作假,敷衍應對整改的“遮羞布”——

  陝西省西安市,曾有大量生活污水排入皂河,致其水體黑臭。2018年5月,陝西省宣稱“已完成皂河上游城市段污水截污管道工程”,但在11月的“回頭看”中,督察組發現所謂的管網工程僅為在皂河河道臨時挖開一個直徑近2米的“引水洞”,輸送污水至附近的市政管網。

  不僅如此,2018年7月的水質監測結果顯示,皂河有1.21公裡河段水體達到重度黑臭級別,但西安市2018年上報的一系列材料中,均表示“不存在黑臭水體”。

  被“點名批評”后,皂河黑臭水體整治的硬招實招紛紛落地。通過多點位補水,秦嶺北峪的清水進城入皂﹔優化城區排水管網,徹底消除合流管道排入皂河產生的水質污染風險﹔生態駁岸、綠道公園逐步建成,昔日臭水渠蝶變為市民的親水樂園。

  7年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就這樣將“工作總結”寫在了人民群眾的家門口。截至目前,第一輪督察和“回頭看”整改方案中明確的3294項整改任務,總體完成率達到95%。第二輪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確的1227項整改任務,半數已經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積極有序推進。

  求長效

  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利劍”直指生態頑疾,“‘以督察促發展’,一直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堅持的重要原則和基本的出發點。”翟青介紹稱,從第二輪的第三批督察開始,將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和去產能“回頭看”情況作為督察重點,一批違法違規項目被依法查處,一批傳統產業得到優化升級,一批綠色產業實現加快發展。

  四川省成都市借大氣污染防治整改的契機,推動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綠色化發展績效考核,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全力推進造紙行業騰退轉型,累計淘汰落后產能企業1050家,濱富特別合作區挂牌成立后,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53%以上……在督察推動下,各地借勢借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督察不是不讓項目上馬、不讓發展,而是要通過遏制盲目上馬“兩高”項目,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的發展道路。“我們將給地方整改留足合理的整改時間,指導地方堅持‘先立后破’,不搞‘急轉彎’。”黃潤秋說。

  為更好助推高質量發展,督察體系自身也在不斷完善。

  2017年以來,多部門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將非法侵佔自然保護區、毀壞濕地等行為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范疇,實施跨部門、跨區域和跨國聯合執法行動,5000多個重點問題得到整改。

  2019年啟動的第二輪督察,首次將中央企業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納入督察范圍。“7年的督察工作,邊實踐邊總結完善,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為重要基礎,加上一些基礎的模板和規范,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督察制度體系。”翟青說。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