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碳中和離不開科技助力(品牌論)

劉發為
2022年07月29日05: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全球變暖影響、極端天氣頻發的背景下,碳中和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中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責任,向世界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而要實現“雙碳”目標,科技進步的作用需要得到更充分地重視與釋放。

  實現碳中和,總的來說就是構建起能源供應端、能源消費端、人為固碳端的“三端發力”體系。無論是哪一端,都離不開科技力量。

  能源供應端,科技助力綠電越來越多——目前,中國的風電、光伏發電等綠色電力的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一,大到風機葉片的安裝與檢修、維護,小到光伏電池的升級迭代,科技進步讓中國始終在全球新能源電力市場保有一席之地。

  能源消費端,科技助力效率越來越高——碳中和不是不排放碳,而是要盡可能少排放碳,通過發揮科技的作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也對實現“雙碳”目標大有裨益。當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讓中國許多工廠更加智能,也更加節能﹔智慧建筑不斷涌現,路上的新能源車日漸增多,智能紅綠燈等先進技術提高了通行效率、減少了能源消耗……

  人為固碳端,科技助力手段越來越豐富——近年來,中國人工林面積穩居世界第一,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在那些生態條件惡劣的地區,植樹造林更需要科技的幫助。比如,在庫布其沙漠,當地探索並已長期使用了水氣植樹法,如今植樹隊伍裡又多了一架架無人機﹔除了吸收碳,中國也在不斷探索碳捕集、碳封存技術,像齊魯石化-勝利油田CCUS項目,為中國減污降碳、綠色發展提供了有益嘗試、有力支撐。

  提到碳中和,除了關注人為排放和減排,地球系統本身的動態變化也應得到重視。這就需要我們搭建起“天空地一體化”觀測系統,綜合規劃碳中和路徑,充分利用衛星探測與地面探測相結合,這對於我們摸清“碳底數”、捕捉“碳足跡”大有幫助。這些無不需要科技進步的大力支持才能實現。

  實現碳中和,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久久為功,科技創新同樣需要千萬次的堅持與嘗試。無論是實現碳中和還是科技進步,都要有長遠規劃、系統考量。

  在當前和可預見的未來,科技對於實現碳中和方面都在並將繼續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碳中和不僅是中國發展的方向,而且是世界各國轉型發展的重大機遇。實現碳中和的技術不能等靠要,而是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我們要借助這一東風,切實推動中國的科技進步,讓中國在相關領域擁有更多的核心競爭力,在為碳中和裝上“中國芯”的同時,實現碳中和與中國科技進步的並駕齊驅。

(責編:袁勃、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