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石油減產,美國為何起急?(觀象台)

□ 賈平凡
2022年10月13日08: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近日,沙特等歐佩克國家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又稱“歐佩克+”機制)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第33次部長級會議。這是該會議自2020年3月以來首次線下舉行。與會各國一致決定,自今年11月起大幅減產,在8月產量的基礎上將月度產量日均減少200萬桶,減產措施持續至2023年12月。

  對此決定,美國拜登政府氣急敗壞,放言將採取反制措施。不過,在當前形勢下,美國反制工具箱中可用的工具並不多。美聯儲繼續加息的剩余空間有限,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不過是杯水車薪,放開美國境內的能源開採限制將違背民主黨政府的執政理念,短期內通過《反石油生產和出口壟斷組織法案》的可能性不大……美國幾乎拿不出真正短期有效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減產決定距離美國中期選舉僅有1個月左右的時間。對疲於應對通脹的民主黨政府而言,“歐佩克+”減產無疑是個壞消息,拜登難免惱火。不僅如此,這也相當於宣布此前拜登訪問沙特的“能源之旅”徹底失敗。

  在此次決定減產之前,無論是沙特還是俄羅斯都面臨較大的外部壓力。美國屢屢施壓沙特增產,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則遭受美國和歐洲的制裁。在此情況下,“歐佩克+”能夠達成協議,表明各國仍然重視在該機制內的共同利益,即穩定油價。但在美國看來,“歐佩克+”的減產決定是對“美國的敵對行動”。

  更令美國惱火的是,沙特等主要產油國大幅減產的決定可能使西方對俄制裁“變得徒勞”。《日本經濟新聞》稱,這一決定導致七國集團對俄羅斯石油出口設置價格上限一事的效果充滿不確定性。減產將推高油價,削減俄羅斯石油收入的難度因此上升,愈發鮮明地暴露出美國與中東產油國之間的分歧。

  對於美方的指責和威脅,沙特外交大臣朱貝爾強調“石油不是武器”,否認減產是在將“石油政治化”。

  從經濟層面來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緣沖突局勢影響下,全球能源需求下降是必然的,“歐佩克+”的減產行動,是平衡市場的必要措施。從經濟權力的角度講,減產決定與維護石油定價權又緊密相關。

  過去幾個月,面對美國國內通脹形勢,美聯儲採取了激進的加息措施,造成美元指數大幅走強﹔與此同時,石油價格一路狂跌。原因就在於,加息后的美元越來越值錢了,以美元計價的國際油價自然下跌。在這個意義上講,“歐佩克+”不顧美國壓力而大幅減產,也是對美元定價全球大宗商品權力的一次挑戰。

  “新的石油戰爭:‘歐佩克+’行動起來反對美國?”英國《金融時報》稱,約半個世紀前,由於美歐等西方國家在戰爭中對以色列的支持,阿拉伯國家決定組成石油生產國聯盟,並停止向西方國家供給石油,這導致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機爆發。如今,正值全球通脹高企、消費者對能源價格和短缺日益焦慮之際,包括沙特和俄羅斯在內的石油出口國作出大幅減產決定,這標志著石油出口國同西方,尤其是美國之間“危險的決裂”。正如埃菲社的報道所言,“歐佩克+”有自己的標准,這使西方煩惱。但“歐佩克+”維護自己的經濟和貿易利益,而不是圍繞西方“地緣政治”需求運轉,這無可厚非。

  北半球凜冬將至,油價升溫引發的爭論注定熱度難減。在通貨膨脹破壞全球經濟增長、地緣沖突加劇歐洲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歐佩克+”和美西方圍繞全球油價走向的博弈,將持續影響全球。

(責編:王仁宏、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