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多地出實招

本報記者  葉  子  劉以晴  竇瀚洋  王  梅
2022年11月23日08: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浙江省仙居縣創新發展醫械小鎮。
  陳月明攝

  近日,在安徽省馬鞍山市,中國寶武馬鋼股份特鋼公司除塵環保設施改造升級項目正加緊施工。
  羅繼勝攝(人民視覺)

  十一月十三日,黨員志願者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農墾集團那吉屯農牧場田間收儲秸稈包。
  韓穎群攝(人民視覺)

  九月三日,在二〇二二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觀眾參觀太陽能車。
  新華社記者 韓 旭攝

  綠色生產加速推進,綠色消費方興未艾,低碳節能蔚然成風,生態環保融入日常……近年來,人們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綠色越來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看,在吉林撫鬆,秸稈禁燒、農藥減量,農田土壤的碳匯功能得到更好發揮﹔在浙江仙居,淘汰落后產能、引進低碳產業,工業園區的耗能大大降低,產值卻大幅提升﹔在青海興海,清潔供暖的推廣,讓家家戶戶的室內溫度上去了,環境也更潔淨了……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各地紛紛拿出實招。

  

  吉林撫鬆

  農藥減量 “秸稈變肉”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吉林省白山市撫鬆縣抽水鄉永泉村。半山坡上,玉米稈長得高過了人,上面墜著飽滿青翠的玉米棒。村民荊桂利大哥正在田裡忙活,“咱這是山區,氣溫低,11月了,今年秋收才剛開始。”

  “春耕農藥量減少,秋收秸稈用處多。”48歲的荊大哥用“一少一多”,概括近些年他感受到的農業變化。

  機械轟鳴,玉米稈被“吸”入農機,收割完玉米后,余下的秸稈隨即被絞成灰白色的粉末,又撒回到田地。近幾年,撫鬆縣的農技人員經常到地裡宣傳秸稈還田,推廣保護性耕種技術。“一到秋收,村裡大喇叭總廣播著‘不燒秸稈’,你一會兒可能都能聽見。”聽得多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荊大哥開始嘗試秸稈還田。“你別說,真挺好。以前燒秸稈,不單埋汰,還怕起火。現在不僅心裡踏實了,地也比之前肥了。”

  2021年以來,撫鬆縣開展秸稈全域禁燒工作,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助力鄉村振興和黑土地保護。2021年,撫鬆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為22.61萬畝,秸稈產量為8.99萬噸,全縣的秸稈利用主要以飼料化為主,肥料化、農民自用為輔。其中,飼料化利用、肥料化利用、其他能源化利用等用途合計近8.6萬噸。

  不同於平原地區,在永泉村,不少半坡田地不適用大型農機。需要人工收割的地塊,剩下的秸稈該咋辦?“隻要願意整,這秸稈,現在有人搶著收。”荊大哥介紹,每到秋天,不少養殖戶主動到田間地頭,聯系回收秸稈。“咱不用操心,人家來打包運輸,這叫‘秸稈變肉’。”

  探索開拓秸稈利用的新途徑,是秸稈禁燒的必由之路。2020年10月16日,《吉林省“秸稈變肉”工程實施方案》出台,鼓勵將秸稈加工成為牲畜飼料,落實落地肉牛養殖場全株玉米青貯補貼、加工機械補貼等支持政策。

  “現在,咱村的空氣越來越好了,日子也越過越舒心。”套上手套,掰玉米、砍秸稈,荊大哥手上活干得利索,嘴裡這樣和記者感慨。

  禁燒秸稈,用好秸稈,不僅能減少碳排放,助力打好藍天保衛戰,也能更好發揮農田土壤的碳匯功能。近年來,吉林省積極推進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有機肥施用、人工種草等措施,提升農田有機質含量,進而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和二氧化碳固定的能力。2021年,吉林省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2875萬畝,居全國首位。

  荊大哥告訴記者,等到了春天,在地裡還能見到技術人員,幫忙查看秸稈肥地效果,再推薦適合的農藥,提醒適當使用。“藥錢省了一筆,產量卻還多了。”

  近年間,撫鬆縣大力實施化肥農藥“雙減半”行動。截至2021年初,該縣化肥農藥施用量分別減少4891噸、125.8噸,均下降50%以上。撫鬆縣是吉林省加速降碳的一個縮影。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研發應用減碳增匯型農業技術”寫入其中。作為農業大省,吉林省正逐步轉變傳統粗放生產方式,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減少農業碳排放。在發展優質糧食產品的同時,吉林走出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今年,荊大哥還多了份新工作,替村集體在林下養雞。撫鬆縣木材總積蓄量達8500萬立方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5.76%。守住茂密樹林,也從中尋求更多發展可能。“雞不僅吃虫子,還能刨地鬆土、糞便肥林。四五斤重的一隻雞,能賣80多元錢呢。”

  浙江仙居

  “降碳革命” “綠色蝶變”

  一座半拱形彩虹天橋跨越街道,將生態公園與文化走廊聯在一起,早晨有老人們在這晨練,傍晚附近居民願意到這遛彎,周末這裡又成了親子樂園……這道和諧的風景線,就位於浙江台州仙居經濟開發區的醫械小鎮。

  “小鎮整治之后,這裡生態好了、景色美了、生活更舒心了。”每天傍晚,白塔鎮谷岩村村民郭肖敏都會和家人來此散步,“從來沒想過,醫化園區也能像花園一樣美。”

  “仙居”縣如其名,是歷史文化悠久、生態資源豐富的生態縣。早年間為發展經濟,縣裡設立了經濟開發區。然而,開發區下轄的醫化園區內地下水一度受到嚴重污染,登上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的“問題清單”。

  “前些年關於開發區企業的投訴是真不少。”台州市生態環境局仙居分局環境影響評價與綜合規劃管理科負責人張哲坦言,區內醫化產業帶來高產值的同時,還產生了廢水、廢氣﹔鑄造企業不僅產生煤渣、粉塵和噪聲,而且始終甩不掉高污染、高耗能、低產值的“標簽”,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

  仙居土地資源非常緊缺,想要實現綠色低碳轉型,著力點在哪?“開發區內可利用空間有限,盤活存量資源、淘汰落后產能成為有效手段之一。”仙居縣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一益說,“我們開始向低碳經濟要效益,大力引進醫療器械、新能源等新興產業。”

  仙居醫械小鎮,就是這樣在原有醫化園區基礎上應運而生。“醫械小鎮定位為綠色低碳園區,逐步關停現有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引進了低碳醫械企業,推動騰籠換鳥,目前已淘汰落后企業7家,引進醫械企業51家。”張一益舉例道,在此之前,小鎮內某鑄造類企業畝均稅收4.4萬元,但年能耗折合標准煤208.98噸,萬元產值消耗標准煤0.201噸﹔經過招商引資,新引進的某醫械企業畝均稅收102.7萬元,是鑄造企業的23倍,但其萬元產值消耗標准煤量僅為0.019噸,不到鑄造企業的1/10。

  通過發展使用綠電,完善綠色能源使用體系,園區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大幅提高。園區推進太陽能路燈、綠色充電樁建設,建設分布式屋頂光伏面積約4萬平方米、二氧化碳每年減排量約2144噸。園區大力推動循環化改造,創建綠色低碳工廠2家,培育壯大綠色產業,引導企業開發綠色產品,構建低碳發展新格局。

  仙居醫械小鎮多措並舉,從高污染、低產能產業向綠色、低碳、高附加值的醫械產業轉變。如今,園區環境顯著改善,經濟高速增長。2022年1至9月,園區企業銷售收入達16.6億元,同比增長21.59%。

  不僅如此,園區內的不少醫化企業,也在這場“降碳革命”中實現了“綠色蝶變”。走進浙江仙居君業藥業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廠,在2名工作人員的遠程操控下,物料轉移投放、設備清洗等工作環節順利完成。據了解,這些工作原本需要200名工人才能完成。

  在公司副總經理王孟強看來,高耗能、高污染的傳統醫化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進行綠色轉型升級。得益於縣裡的好政策,企業已全面開啟甾體藥物全產業鏈改造提升,目前已新建完成污水處理系統、蓄熱式焚燒廢氣處理系統以及其他降碳配套設施,有效實現了減排減碳和綠色轉型。

  “我們將繼續探索多領域、多層級、多樣化低碳零碳化發展模式,進一步聚焦重點領域、特色產業,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仙居擔當。”仙居縣委常委楊含呈表示。

  青海興海

  “清潔取暖” 生態示范

  初冬的溫泉鄉已是天寒地凍,長水村黨員活動室卻是一片熱鬧,大家正在集體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老黨員才杰說:“以前,一到冬天,黨員活動室用牛糞、樹枝和煤炭取暖,煙熏火燎,空氣污染嚴重,室內溫度也不高,現在石墨烯地暖取代煤爐,溫度上去了,屋內也干淨了,開會、學習的條件好多了,真正體現了二十大報告中綠色低碳的要求。”

  溫泉鄉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興海全縣平均海拔4300米,年平均無霜期僅有38天,年平均氣溫2攝氏度,氣候特點為四季不明、長冬無夏,一年取暖期長達10個月左右。和長水村黨員活動室一樣,全縣大部分村黨員活動室一年中有7到9個月時間需要在煤爐供暖狀態下使用。開啟清潔取暖方式,既有效降低碳排放,又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

  “‘清潔取暖’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一項生態工程,極大地改善了工作生活條件,又有力促進了興海縣生態保護的長足發展。”溫泉鄉黨委書記拉桑加說。據悉,截至目前,全縣35個村級黨員活動室用石墨烯發熱供暖。

  除了黨員活動室,學校、醫院供暖措施也發生了改變。

  興海縣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安偉介紹,海南藏族自治州第四民族高級中學清潔供暖改造面積達3.58萬平方米,教室及宿舍溫度明顯得到提升,房間溫度在20攝氏度以上,供暖效果較好。同時,縣人民醫院清潔供暖項目已投入運行,醫生和患者反饋供暖持續穩定、舒適可靠。

  王安偉說:“貫徹落實綠色降碳,全縣正在開展溫泉鄉、龍藏鄉、中鐵鄉、曲什安鎮、河卡鎮等供暖設施基礎主體項目建設,建成后不但具有清潔供暖示范帶動意義,還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興海縣發改部門估算,清潔供暖比燃煤供暖每年可節約供暖費用20%至30%,可節約標准煤4.27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838萬噸、碳粉塵3.23萬噸、二氧化硫0.354萬噸。“我們的清潔供暖項目頂住了供暖成本上漲的壓力,保持供暖價格不變,最大化地讓利於民、造福百姓,惠及7.6萬群眾,社會效益尤為突出。”王安偉說。

  如何引領“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理念?興海縣想方設法,持續加大對縣集中供熱站、河卡鎮集中供熱站等縣域重點大氣排污企業日常監管,建立了包括檢測目標、類型、企業名稱、檢測項目、檢測因子的“一廠一檔”檢測名錄,招錄1名專業技術人員,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以上的監督性監測工作,確保各排污企業達標排放,目前已拆除改造不達標燃煤小鍋爐7家。

  同時,興海縣開展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深度淨化工程和醫療廢物存儲冷庫建設項目建設,對縣城、河卡鎮污水處理廠進行水源地水質監測,規范設置各類標示牌和隔離設施,減少水污染。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重點企業名錄,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主動報告排放情況,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防范土壤污染事件發生。

  興海縣副縣長桑杰介紹,下一步,興海縣將圍繞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堅持“生態、有機、綠色”發展方向,積極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我們將科學開發水電、光伏、風能等清潔能源,用實際行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興海縣落地生根、結出碩果。”

(責編:楊曦、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