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四川成都——
守護生態底色 強化發展綠色(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成都一邊堅持生態文明建設,描繪天朗氣清、山青水綠、城園相融的生態美景,一邊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建設,通過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化、低碳化。
雪后的山川銀裝素裹,樹枝上的霧凇晶瑩剔透,一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邁著悠閑的步伐出現在鏡頭裡……近日,在位於四川成都境內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崇州片區,智能紅外相機拍到了大熊貓野外活動的視頻和照片。
同時,在幾十公裡外的崇州消費電子產業園內,電子信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主導產業領域的各企業正開足馬力忙生產。
一邊是野生動物盡享良好生態,一邊是綠色產業園繁忙的生產景象,近年來,成都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統籌生產、生態、生活空間,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努力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多方發力持續保護,生態環境不斷向好
雪豹、林麝……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內,珍稀物種頻現。作為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成都分布有約佔大熊貓國家公園85%的陸生野生動物種類和90%的種子植物種類。
稀有物種頻頻出現,正是成都生態環境向好的標志。
2021年,成都全面啟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之一即為生態惠民示范工程。
“我們通過開展生態惠民示范工程‘六大行動’,不斷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持續推進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綠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城市綠心”、天府綠道“活力綠脈”、環城生態公園“超級綠環”以及錦江公園“精品綠軸”的“五綠潤城”示范工程,以及“百個公園”示范工程,呈現園中建城、城中有園、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公園城市形態。
同時,為維護天朗氣清、山青水綠、城園相融的生態美景,成都先后成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領導小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出台《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等多項政策,持續深入打好攻堅戰。
目前,成都森林蓄積量達3782.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0.3%,全年固碳量超過200萬噸﹔“百個公園”示范工程累計建成開放86個,錦江黃龍溪斷面水質實現“劣Ⅴ類變Ⅲ類”的歷史性跨越,錦江魚類種類也從“十三五”初期的23種增加至49種﹔2021年,成都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共299天,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集群加速形成,綠色產業蓬勃發展
數十台叉車來回奔忙,一批剛走下生產線的新一代高端鋰離子電池材料轉運碼放,十幾輛卡車輪番裝車……位於成都市金堂縣淮州新城的成都巴莫科技廠區內,工作人員正有序地忙碌著。
成都巴莫科技是高端鋰電池材料供應商、電池材料解決方案提供者。自2015年落戶金堂以來,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方向,攜手全產業鏈共同推進減碳減排。
以成都淮州新城為例:目前,已聚集了通威太陽能、通合新能源等多家企業,為這裡的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如今的成都,綠色低碳發展的藍圖愈發清晰,在雙流、新津、天府新區等成都多個縣(市、區)的相關產業園區和科研基地,光伏、鋰電、氫能等高端能源裝備相關的研發和生產企業正加緊布局,一個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正加速形成。
“我們依托淮州新城等6個主要承載地和龍泉汽車城等5個協同發展地,聚焦動力電池及儲能、光伏、氫能、節能環保及資源循環利用、綠色建筑、綠色低碳服務六大領域,大力實施綠色低碳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系統梳理綠色低碳重點目標企業100家,提升了項目招引培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有效推動綠色低碳高能級項目的招引。
如今,成都已形成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和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34家、綠色工業園區4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家,設計綠色產品4項。今年前11個月,成都綠色低碳產業產值達2010億元,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打造特色品牌,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逛景區、住酒店,在商超能獲得碳積分並兌換相應的綠色福利……近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成都市深化“碳惠天府”機制建設行動方案》,一系列“碳惠天府”線上、線下碳積分新場景也同時發布。
近年來,成都提出“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的雙路徑碳普惠機制,推出專屬綠色公益平台——“碳惠天府”,系統構建“綠色出行、低碳消費、低碳休閑、低碳文教、低碳辦事、低碳社區”六類低碳行為場景,並圍繞“低碳消費”制定了“餐飲、商超、景區、酒店”低碳評價規范,以引導相關企業實施低碳管理,並對公眾的低碳環保行為發放碳積分,通過積分兌換商品或服務,引導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理念。
“這是成都立足生態環保、廣泛惠民、政府引導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平台上線以來,線上碳積分場景已拓展到15個,線下陸續推出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熊貓基地紅旗連鎖超市等44個低碳消費場景,開發碳減排項目40余個,審核登記碳減排量8萬余噸。到2023年,“碳惠天府”用戶有望突破200萬。
近年來,成都還強化“軌道+公交+慢行”融合發展與無縫銜接,加快建設低碳化高效化、立體化多層次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
目前,成都平原城市群、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裡程分別為710公裡、430公裡,軌道交通運營裡程達558公裡,軌道交通佔公共交通分擔率超過60%﹔建成公交專用道1084公裡,城市建成區實現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100%,完善中心城區自行車道200公裡,規劃建設1650公裡自行車專用道。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29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