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上游濕地,黃河的“蓄水池”(把自然講給你聽)

李貴寶
2023年04月09日05: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分布在黃河上游地區的濕地,是黃河水源主要補給地,對黃河流域生態系統有著重要作用

  

  黃河之水從哪兒來?

  在詩人豪邁的想象中,黃河之水天上來。現實中,多年水文數據告訴我們,上游青海玉樹和果洛、四川阿壩和甘孜、甘肅甘南等地河湖濕地資源豐富,是黃河水源主要補給地。

  大美黃河,九曲連環。打開地圖,目光溯河而上,在黃河上游,瑪曲濕地、若爾蓋濕地等宛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大河兩岸。通常來說,濕地是具有顯著生態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濕地具有調節徑流、改善水質、調節小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分布在黃河上游地區的濕地,對黃河流域生態系統有著重要作用。

  黃河流經地區的氣候和自然條件多樣,為何上游河湖濕地是水源主要補給地呢?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其上游部分地區屬於高原高寒氣候,這使得其天然存在大面積高寒濕地。此外,多年凍土廣泛發育,大量冰川融水和雨雪積水在低窪地區集聚,形成凍脹草丘和熱融湖塘等,獨特的氣候地質條件,有利於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而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較嚴重,泥沙多,降雨少﹔下游地區形成地上懸河,其他水系難以匯入。種種因素使得上游區產水量比較多,佔到了黃河總水量的六成左右。

  再把目光放到整個流域看,黃河上游區也是黃河徑流主要來源區。上游區集雨面積大,降雨歷時長,降水量也偏多。春夏季高山積雪融化還能再增加一份補給。而且黃河上游區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對徑流總體影響較小。

  可以說,保護黃河上游濕地,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曾經,過度的開採、挖草、放牧等人類活動,導致該區域濕地萎縮、生態用水減少和生物多樣性降低。各地應嚴格貫徹落實濕地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堅持系統治理,精准施策,多措並舉,恢復生物多樣性,實現濕地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特別是要正確處理生產、生活和生態的關系,減少過度放牧、過度資源開發利用等。

  保護好黃河上游濕地,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各地應合理選擇適宜的治理模式和生態修復措施。比如,針對草場退化問題,各地應強化禁牧封育等措施,科學分類推進補播改良和鼠虫害、毒雜草治理等工作,實施黑土灘等退化草原綜合治理,有效保護修復高寒草甸、草原等重要生態系統。此外,還要加大對扎陵湖、鄂陵湖、約古宗列曲、瑪多河湖泊群等河湖保護力度,維持天然狀態,嚴格管控流經城鎮河段岸線,全面禁止河湖周邊採礦、採砂、漁獵等活動。綜合施策,久久為功,我們一定能守護好一個個濕地,讓母親河煥發新風採。

  (作者為中國水利學會正高級工程師,本報記者王浩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09日 07 版)
(責編:胡永秋、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