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修復海洋生態、發展生態旅游,浙江溫州洞頭區——

建設和美海島 守護碧海藍天(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何宇澈
2023年06月13日05: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為東岙沙灘。
  本報記者 何宇澈攝

  核心閱讀

  近日,自然資源部公布了“和美海島”名單,位於浙江溫州洞頭區中南部海域的洞頭島成功入選。近年來,依托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當地積極開展海洋生態修復,創新效果評估體系,海島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夏日的海邊,藍色的海水翻涌起滾滾浪花,浪濤拍打著岸邊的礁石。往遠處望去,天和海連在一起,溫和的海風吹過臉頰,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

  這裡是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洞頭島東岙沙灘。近日,自然資源部公布“和美海島”名單,33個海島入選。在洞頭區中南部海域,有著“東海明珠”“海上花園”美稱的洞頭島名列其中。

  前些年,洞頭島近岸海域一度污染嚴重,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2016年,洞頭區成為全國首批8個藍色海灣整治試點單位之一。近年來,當地通過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帶動產業轉型、海島振興,走出一條既彰顯海韻、又留得住鄉愁的綠色發展道路。

  修復生態,守護“南紅北柳”生態交錯區

  傍晚時分,行走在東岙村的東岙沙灘,李昌達望著在海邊結伴拍照的游客,露出了笑容。作為溫州市(洞頭)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他見証了這片沙灘的轉變。

  “過去是沒有這個沙灘的,沙子都被人們取走、運出去賣掉或者建了房子。村民們的環保意識也比較薄弱,平時生活污水都直排大海。”李昌達說,“東岙沙灘整治修復是溫州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首個沙灘修復工程,於2017年完工,修復沙灘面積1.64萬平方米。”

  東岙沙灘的成功修復,正是當地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的一個縮影。

  來到洞頭區霓岙村,村民柯受賓指著一片海灘說:“以前那個海灘邊都是石頭、泥巴,現在改造提升了,周圍有停車場、休閑區,還有紅樹林棧道,非常美觀。”

  柯受賓所說的,就是位於洞頭區霓嶼南岸灘涂的一片紅樹林種植區。經過近3年的培育,這裡的海洋生態逐漸修復,出現了海岸帶野生檉柳、蘆葦、鹼蓬和種植紅樹林和諧共生的獨特景象,成為獨具特色的“南紅北柳”生態交錯區。

  “洞頭區自2016年起探索培育紅樹林,並逐步打造紅樹林生態濕地公園,2018年底首次發現野生檉柳樹苗,2020年9月試種第一批50畝人工種植檉柳。”李昌達介紹,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開展以后,洞頭區累計種植了82公頃紅樹林、6.5公頃檉柳林,成活率高達91%以上。

  如今,中、低潮間帶的紅樹林與高潮間帶的檉柳在霓嶼海岸線共同生長,發揮著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等作用。

  海洋生態修復帶來最明顯的成果,就是海島生物鏈的鞏固與延伸。“最多的時候能看到三四百隻白鷺,平時也經常能看到成群的白鷺在這裡覓食,說明這裡的餌料豐富起來了,鳥類吃的小魚、小蟹、貝類品種越來越多。”李昌達說。同時,洞頭區還邀請溫州大學相關科研人員聯合觀測,目前已發現幾十種鳥類,包括一些珍稀鳥類。

  “在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中,我們主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修復受損退化的海洋生態系統。”溫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洞頭分局副局長張海環介紹,一期項目總投資4.76億元,規劃面積15平方公裡,涉及17個村2.5萬人。通過治理,洞頭區完成清淤疏浚157萬平方米,修復沙灘面積10.51萬平方米,建設海洋生態廊道23公裡。

  2019年4月,洞頭區再次開展新一輪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總投資4.51億元,內容包括“破堤通海、十裡濕地、生態海堤、退養還海”。截至目前,洞頭區共修復了10個被過度挖掘、侵蝕蛻化的沙礫灘,面積27.67萬平方米,累計修復岸線22.76公裡,恢復了岸線親水功能。

  數字賦能,引入社會資本、共護碧海藍天

  在東岙沙灘上立著一塊電子顯示屏,屏幕上顯示“溫州東岙藍色海灣指數”,同時滾動著游客人數、沙灘游樂指數、廊道觀光指數等信息。

  什麼是“藍色海灣指數”?李昌達告訴記者,該指數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工程對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改善海洋環境質量,提升海岸、海域和海島生態環境功能,維護海洋生態安全,促進沿海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效應評價指數。

  李昌達介紹,“藍色海灣指數”是國內海洋生態修復領域的創新性成果,可用於藍色海灣整治修復效果評估。按照這套評價體系,東岙沙灘“藍色海灣指數”為85.99,表明海灣質量狀況良好、穩定,保護和管理較全面。

  扮靚后的海岸線,吸引了大批客商前來投資,洞頭區積極探索出社會資本共建新模式。“洞頭區發揮溫州市民營經濟優勢,按照誰修復、誰受益的原則,吸引10多家民企參與。”張海環說。

  比如,洞頭區韭菜岙沙灘修復採用“村企共建”模式,村民通過參與陸域配套設施建設、后續運營等方式獲取收益。“以‘政府修復+村企共建’的模式簽訂承包合同,政府投入修復沙灘,村民參與陸域配套設施建設,企業則以每年70萬元的租金和約65萬元的管養沙灘費用‘入股’,獲得了沙灘15年的特許經營權。”洞頭區韭菜岙沙灘經營業主楊森權說。

  東沙漁港邊的人工沙灘,由淺水灣酒店項目業主投資建設,兼顧酒店配套與生態功能﹔東岙沙灘修復后,后續管養交給東岙村集體,通過經營來平衡管理費用。這一系列做法,均取得了不錯效果。

  發展生態旅游,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也給當地鄉村振興帶來了機遇,釋放出生態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

  在洞頭島花崗岸線中嶼的“網紅”堤壩,碧海藍天映襯下,綠樹紅岩和浪漫的景觀設施,成為游客來洞頭旅游必備打卡點之一,這裡是洞頭區沙角村“中嶼等到你”景區。

  張海環介紹,藍色海灣生態建設項目花崗岸線建設工程通過石灘修復、清除淤泥、植被養護等生態修復和改造,將曾經廢棄不用的海岸堤壩,依托專業攝影點綴式的改造提升,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據統計,2022年洞頭區沙角村“中嶼等到你”景區實現年旅游綜合收入超3000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230萬元。

  藍色海灣整治,讓海島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以前,我們這個小村子隻有兩三間海鮮排檔,大部分村民以捕魚為生。最近幾年,眼見著民宿和餐飲店越開越多,很多漁民也都轉產轉業。”東岙村海鮮排檔“東海漁村”負責人洪求強今年52歲,在村裡經營漁家樂已有16年。他告訴記者,他曾經作為漁民每次出海都要一個星期左右,如今“洗腳上岸”經營漁家樂,不僅收入提高了,還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日子更安穩了。隨著村庄設施和生態環境不斷提升、完善,洪求強對今后的生活也更有信心。

  李昌達告訴記者,洞頭區有302個島,其中14個海島有居民。曾經東岙村以捕魚為生的村民,現在大部分轉為在家門口搞休閑旅游產業。通過修復沙灘和周邊的生態廊道,改善了村庄環境,在促進村民增收的同時,也提高了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

  截至去年底,洞頭區共形成15個民宿村集群,共有民宿594家,民宿村戶均年收入超15萬元﹔如今,每年有上千名年輕人回鄉創業,常住人口比10年前增長了22%。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3日 14 版)

(責編:趙欣悅、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長江流域控制性水庫群完成年度消落任務
  人民網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王仁宏)據水利部消息,2023年6月10日,長江流域納入聯合調度的控制性水庫共騰出正常蓄水位以下約870億立方米庫容可調蓄洪水,較設計防洪庫容多165億立方米,總體完成年度消落任務。 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長江流域來水持續偏枯,電站發電和中下游供水、航運需水較大,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統籌多方需求,調度長江上游控制性水庫群有序消落,累計補水約386億立方米,平均增加中下游流量約2200立方米每秒,抬高中下游水位0.5∼2.5米,有效保障了流域供水、航運、生態、發電等用水安全。…
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啟動自然資源專項調查
  人民網北京6月9日電 (記者楊曦)據自然資源部消息,日前,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啟動自然資源專項調查,以全面准確掌握四川片區森林、草原、濕地、土地、礦產、水等自然資源的數量、分布和構成情況,摸清四川片區自然資源資產家底。 據介紹,本次專項調查以國務院批復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界限為調查范圍,以2021年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為底圖,利用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公益林落界成果、新一輪退耕還林、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等專項調查成果,形成統一融合圖斑,並將其分發至相關部門進行實地調查復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