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沙漠與沙地有什麼區別?(把自然講給你聽)

盧 琦
2023年06月20日05: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沙漠即沙質荒漠,分布於干旱、極干旱的荒漠、半荒漠地區,植被稀疏、流動沙丘廣泛分布。沙地分布於半干旱草原與半濕潤草原地帶,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為主

  

  我國有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八大沙漠分別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裡沙漠、庫姆塔格沙漠、柴達木盆地沙漠、庫布其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四大沙地分別是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那麼,沙漠和沙地有何區別呢?

  沙漠即沙質荒漠,分布於干旱、極干旱的荒漠、半荒漠地區,植被稀疏、流動沙丘廣泛分布。沙地分布於半干旱草原與半濕潤草原地帶,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為主,植被較少。

  沙漠與沙地還有一個區別,是二者形成的主導因素不同。自然因素是沙漠形成的最根本、最主要原因。我國西北地區深居內陸,海洋濕潤水汽難以到達,氣候干旱、降水稀少﹔青藏高原及其周圍山地的隆起,以及隆起后高原的動力和熱力作用,使西北內陸干旱氣候進一步強化。而人為因素對沙地的形成起主導作用。過度放牧、濫樵、濫挖、濫採、濫墾、濫用水資源等不合理的人為活動,是沙地形成和擴大化的主要原因。

  每個沙漠、沙地,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沙丘最高大、沙山廣布,其中必魯圖沙山是世界上相對高度最高的沙山﹔庫姆塔格沙漠是我國最為干旱、自然環境最為嚴酷的沙漠﹔柴達木盆地沙漠是我國海拔最高的沙漠﹔庫布其沙漠是我國唯一分布在荒漠草原—干草原地帶,而流動沙丘卻佔較大比例的沙漠。毛烏素沙地降水較多,有利於植物生長,21世紀初已經有600多萬畝沙地得到治理。

  人類要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一定要知沙、防沙、治沙。防沙治沙措施主要功能在於消減風速、固定地表流沙。常見的阻沙措施有柵欄、沙漠邊緣防沙林帶和綠洲內部的護田林網,一般用於沙源豐富地區和戈壁風沙流盛行地區。常見的固沙措施包括機械沙障(草方格、砂礫石、黏土等),化學固沙(瀝青乳液、聚乳酸纖維等)和植物固沙(飛播灌草、封沙育林育草、植樹造林等)。目前,我國沙漠地區比較成功的治理模式主要有柯柯牙模式、庫布其模式、沙坡頭模式等。比較成功的沙地治理模式主要有榆林模式、右玉模式、章古台模式等。

  值得一提的是,沙漠是荒漠的一種類型,荒漠與森林、草原、濕地一樣,是陸地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產生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不僅是抗逆性植物集中分布的資源庫,也是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的生存地。防治荒漠化,並非意味著要消滅荒漠。荒漠化是在氣候變化這個“先天不足”的前提下,加上人為活動導致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的土地退化,並形成類似荒漠的景觀。

  人們要轉變對荒漠的認識,嚴格遵循不同類型荒漠的內在機理和規律,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宜荒則荒、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打造多元共生的荒漠生態系統,確保荒漠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才能讓荒漠這種特殊資源保值增效。

  (作者為中國林業科學院首席科學家、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研究員,本報記者董絲雨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0日 10 版)

(責編:楊光宇、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