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種為何會名字相同?(把自然講給你聽)

雖然生長在不同區域,但當不同物種面臨相同或相近的選擇壓力時,便演化出了相同或相近的形態性狀、次生代謝產物等特征,容易產生“同名異物”的現象
丁香,我國北方地區常見的木本觀賞芳香植物,性喜冷涼,耐寒耐旱,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北,西南地區也有分布。在我國海南和廣東等地,也有一種“丁香”,常常出現在超市貨架上,被人們用作烹飪調料,此丁香性喜熱帶海洋性的濕熱氣候,在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被廣泛栽培。
南丁香北丁香,其實是不同的物種,而且親緣關系較遠。北丁香屬於木犀科丁香屬,而南丁香又叫丁子香,屬於桃金娘科蒲桃屬。
一南一北,習性迥異的物種,為何都被稱作“丁香”呢?因為它們的花冠宛如“小釘”,管狀中空,且花香馥郁,也就是說,存在相似的形態性狀。
不同物種為何會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態性狀?這是因為,雖然生長在不同區域,但當它們面臨相同或相近的選擇壓力時,便演化出了相同或相近的形態性狀、次生代謝產物等特征,這也被稱為“趨同進化”。比如,我們熟悉的多肉植物,它們可以是不同物種甚至不同科屬,但因生活在干旱的環境,都演化出能夠儲存水分的多肉組織。
因此,在為物種命名的過程中,不同地域的人們根據眼前觀察到的物種,再進一步總結規律,當它們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形態、功效等,便容易產生“同名異物”的“默契”現象。
其實類似的情況不少。從美洲傳入我國的“番木瓜”,也就是我們常吃的水果“木瓜”,果實形狀很像我國本土物種、早已在我國北方地區扎根並被人們熟識和開發利用的“木瓜”。我國本土木瓜生長在溫帶地區,果實木質化程度較高,堅硬難以直接食用,但可以入藥,還是優良的觀賞樹種。新來的物種漂洋過海來到我國南方,形似“木瓜”又需要區分,就被冠以“番木瓜”的名號。
此外,原產南美洲的西紅柿又叫番茄,在我國東北地區被叫作洋柿子甚至直接叫柿子,皆因它們的果實在外形上與茄子或柿子相似。
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面對同名植物的時候,切不可先入為主。一些同名異物的植物中,有的能食用,有的不能食用,甚至有毒﹔有的常見,有的是瀕危、受國家保護的物種。如何准確區分它們呢?
事實上,每個物種都擁有一個類似身份証號碼一樣獨有的學名。根據“林奈雙名法”:物種的學名由拉丁文組成,完整引用時還須在名稱后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時間,一般情況下可省略。比如,“丁香”就是一個俗稱,它是丁香屬近20個種以及栽培品種的泛稱,如紅丁香、紫丁香、北京丁香等。根據學名和標准中文名,可以更方便准確地查找資料,便於進一步了解和區分不同物種。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國家植物園助理研究員,本報記者常欽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9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水利部針對南方5省區啟動水旱災害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 人民網北京7月6日電 (記者王仁宏)據水利部消息,依據《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工作規程》,水利部於7月6日13時針對江蘇、安徽、湖北、重慶、貴州省(直轄市)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據預報,7月6—9日,西南中部東部、黃淮南部、江淮、江南北部、東北中部南部及湖北大部、陝西東南部等地將有一次強降雨過程。…
- 水利部針對北方4省區啟動水旱災害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 人民網北京7月5日電 (記者王仁宏)據預報,7月4-5日,遼寧、吉林、黑龍江中部南部、內蒙古東部等地將有一次強降雨過程,受其影響,遼寧省遼河、渾河、太子河,吉林省第二鬆花江,黑龍江省嫩江、鬆花江、牡丹江,內蒙古自治區綽爾河、洮兒河等河流將出現漲水過程,暴雨區內部分中小河流可能發生超警洪水。 依據《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工作規程》,水利部於7月4日18時針對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省(自治區)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並向相關省級水利部門和水利部鬆遼水利委員會等單位發出通知,要求密切監視雨情、水情、汛情發展變化,加強監測預報預警、會商研判和應急值守,重點做好水庫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災害防御等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