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提升國家公園現代化管理水平,推進高水平保護

建設萬物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董絲雨
2023年08月21日06: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為福建武夷山國家公園腹地桐木村。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攝

  核心閱讀

  8月19日,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在青海西寧舉行,主題為“國家公園——萬物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本屆論壇發布了國家公園保護建設中的一批重大成果,同時首次發布了中國國家公園標識。

  

  從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到啟動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從正式設立首批國家公園到構建全世界最大國家公園體系,我國國家公園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示范引領意義的工程,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關志鷗在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上表示,將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成熟一個設立一個”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黃河口、錢江源—百山祖、卡拉麥裡等新的國家公園創建設立,高標准、高質量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管理,確保如期完成建設全世界最大國家公園體系的戰略任務。本屆論壇由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第一批國家公園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1隻雪豹媽媽帶著4隻1歲左右的雪豹幼崽,體態健碩,步履悠閑。這是一段2018年5月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到的5隻雪豹同框視頻,十分罕見珍貴。

  “作為旗艦物種,雪豹是反映當地生態建設成效的‘晴雨表’。隨著國家公園的建立,我們可以期待越來越多的雪豹行蹤被發現和記錄,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呂植說。

  繪就國家公園體系宏偉藍圖。中辦國辦先后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等。國家林草局等部門聯合印發《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布局了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總面積約110萬平方公裡,保護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

  生態系統功能持續恢復向好。首批設立的國家公園保護成效顯著,三江源國家公園實現了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源頭整體保護,武夷山國家公園新發現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17個新物種,藏羚羊、雪豹、大熊貓、東北虎、東北豹、海南長臂猿等旗艦物種種群數量得到恢復。

  積極推進國家公園法治進程。在推動《國家公園法》出台的同時,為加強過渡期的保護管理,國家林草局制定實施了《國家公園管理暫行辦法》。各地結合實際推動“一園一法”,完善各項配套制度。

  精心編制高水平保護建設規劃。日前,國家林草局批復印發首批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堅持保護優先,把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原真性保護作為首要任務。“接下來,國家林草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及相關省份全力推進總體規劃落地見效,確保如期實現規劃目標。”國家林草局副局長閆振說。

  應用新技術,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陸空垂直起降飛行汽車,能解決國家公園有道路和無道路區域連續監測或者救援問題。採用頭尾雙旋翼創新設計的無人機,可以提供5小時航時、250公斤的載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系統研究院總工程師祝明向駐足觀摩的參會嘉賓介紹展品。

  偽裝式機器人、“森林眼”AI智能高精度轉台、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在本屆論壇的天空地監測與新技術應用展現場,武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廣電集團、中國科學院、國家林草局林草調查規劃院等單位帶來的先進技術和裝備扎堆亮相,令人目不暇接。

  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唐小平介紹,天空地監測與新技術應用將成為我國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支撐平台。在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中,將積極應用遙感衛星、無人機、野保紅外相機和700M網絡等技術手段,提供高精度遙感、高通量通信等服務。

  三江源國家公園破解高寒高海拔監測通信盲區難題,實現格拉丹東地區實時監測信號回傳﹔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建成全覆蓋監測體系,及時掌握虎豹等野生動物的活動信息,制定切合實際的野生動物保護方案。同時,作為全面提升國家公園現代化管理水平的信息化平台,由國家林草局會同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自主研發、開放共享的“國家公園感知系統”已向首批5個國家公園開放使用。

  “該系統由‘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科學研究、森林草原防火、宣傳教育等8個板塊組成,利用最新技術對海量監測數據進行處理,為全面提升國家公園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供支撐。”閆振介紹。

  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通過揭榜挂帥方式優選高水平科研團隊,運用先進技術實現國家公園監測全覆蓋,著重開展大熊貓、東北虎豹、藏羚羊等旗艦物種種群監測和生境評估,逐步構建自主研發走在世界前列、應用水平全球領先的國家公園“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

  推進全民共建共享和文化品牌建設

  在位於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牧民雲塔興致勃勃地算著自己的收入:“之前全家的收入主要靠牛羊養殖,現在我當上了生態管護員,再加上經營民宿,年均收入增加了3萬余元。”

  青海省委書記陳剛表示,越來越多牧民通過生態管護崗位和特許經營增收,在國家公園建設中受益。千百年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吃上了生態飯,這是國家公園建設給牧民生產生活方式帶來的深刻變化。

  生態保護應與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有機融合、相得益彰。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啟動實施黑木耳提質增效等一批民生項目﹔武夷山國家公園提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准,建立旅游資源共享機制……近年來,國家公園范圍內的各地區加快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積極開展生態旅游、自然教育,推進商品林贖買等生態保護措施,當地居民在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本屆論壇首次發布了中國國家公園標識,包含地球、山、水、人和漢字書法等元素,由連綿的山川構成“眾”字,寓意山連山、水連水、眾人攜手保護自然資源,展現了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的有機融合。中國文聯副主席、國家公園藝術與設計中心主任潘魯生表示,國家公園是塑造國家生態品牌、傳播國家生態形象、講好新時代中國生態故事的重要載體。

  關志鷗表示,未來國家林草局將著力推進高水平保護,加快規范管理機構設置,加強監督監管,提升管理能力。在邊界區域管理、民生保障、設施建設、生態修復、重大戰略保障等方面推行彈性管理政策,正確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著力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支持地方政府建設國家公園入口社區、保護發展帶,創新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品牌體系,適度發展生態旅游、自然教育,推動高水平綠色發展﹔著力講好國家公園故事,挖掘和培育國家公園文化,打造國家公園宣傳品牌,大力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把中國國家公園建設得更有特色、更有魅力、更有品質,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亮麗名片,共同譜寫國家公園建設的新篇章。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21日 14 版)

(責編:袁勃、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