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今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將保持在86%以上——

用好秸稈資源 助力綠色農業(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常 欽
2023年09月12日06: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村民將小麥秸稈打捆離田(攝於今年6月)。
  徐江海攝(影像中國)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做好2023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提出,2023年,建設400個左右重點縣、1600個秸稈綜合利用展示基地,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目前我國各地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情況如何?秸稈還田有哪些生態效益?如何挖掘秸稈離田利用的資源價值?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

  秸稈科學還田,提升耕地質量

  秋日的北大荒,風吹稻浪。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二九一分公司第四管理區種植戶喬春走在水稻田裡,欣慰地說:“近些年秸稈全量還田,黑土地地力提升,養分含量高、透氣性好,庄稼的長勢就是最好的說明。”

  秸稈還田不是一件容易事。二九一分公司的耕地多數是黏重的草甸土,地濕時無法翻耕,旋耕后秸稈在表層分布,灌泡田水容易漂稻茬。經過探索,技術人員找到了整地辦法——春天泡田水上到土塊的一半左右時,就開始攪漿。把秸稈混進泥土中,不再漂稻茬,還節省了水資源,就這樣,公司38萬畝水田真正實現全量秸稈還田。

  如今,喬春所在的第四管理區3.5萬畝水稻種植堅持秸稈全量還田7年后,土壤有機質增加0.3%,作物產量和品質都有所提高。

  一大早,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東山村村民李廷成來到玉米地勞作。早玉米已經收完,旋耕機把粉碎的玉米秸稈撒進田地裡深翻,秸稈沒有離田就做了肥料。“秸稈還田后,田地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李廷成說。

  近年來,夷陵區探索適宜丘陵、山區的秸稈還田模式,大力推廣覆蓋還田、堆漚還田、腐熟處理還田等技術,促進秸稈直接還田,提高耕地肥力。

  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衛建說,秸稈還田是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的主要措施,是提升農田土壤肥力的主要途徑,是有機肥替代化肥減量增效的重要手段,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行秸稈翻埋還田、碎混還田、覆蓋還田等科學還田措施,有效提升了還田效果。全國年秸稈還田量為4億噸,有效培肥土壤、提升地力。

  促進種養循環,推動秸稈利用

  “農作物秸稈上連種植業,下連養殖業,是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關鍵紐帶。”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環境保護總站正高級農藝師徐志宇說,秸稈是草食動物不可或缺的“五谷雜糧”,推進秸稈青黃貯、膨化、壓塊等飼料化高效利用,可有效擴大草食動物飼料來源,促進秸稈利用向產業鏈、價值鏈更高層次邁進。

  走進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三溪鄉下濃村湖羊養殖基地,飼養員陳九沅開著撒料車,將混有秸稈、玉米粒等的草料撒入羊槽。

  據了解,贛州市每年大約生產3萬噸草料,可以供應8000隻羊一年的草料。然而,贛州市年末肉羊存欄量10萬隻左右,種植的牧草遠不夠消耗量。為了解決牧草不足難題,贛州綠林灣農牧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開嶸找到了一條新路:“我們這裡盛產水稻、玉米和甜葉菊等,如果就地回收利用農作物秸稈,就有望解決牧草不足問題。”目前基地一年大約消耗花生秧800噸、玉米秸稈6000噸。秸稈變成飼料,大大提升了利用率。

  徐志宇介紹,秸稈飼料化已成為重要的秸稈農用方式,在彌補優質飼草缺口、保障畜產品供給、推動種植業和養殖業高效結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秸稈通過牛羊消化后過腹還田還能為土壤提供優質的有機肥,將部分有機質重新歸還土壤,提升耕地質量。

  多方共贏,串起綠色產業鏈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州區經濟產業園的華綠生物公司金針菇工廠生產車間裡,一個個裝滿菌種的白色瓶子被運送到採摘車間生長培養。公司負責人宋菊華介紹,當地有生產蘑菇所用的甘蔗葉、蔗渣等豐富的原料,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江州區全年糖料蔗種植面積保持在115萬畝左右,每年產生蔗葉55萬噸。去年,新和鎮9個行政村合股成立村集體公司,與廣西崇左得力新能源公司合作簽訂蔗葉收購訂單合同,回收的蔗葉用於發電。

  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付樓村豫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寬敞的廠房內,3條生產線同時開足馬力運行,成捆的小麥秸稈在自動流水線上通過粉碎、烘干、混合、壓制成型、冷卻等流程,不到10分鐘,秸稈就被轉換為生物質顆粒。該公司總經理劉征介紹:“這就是以小麥稈、玉米稈等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生物質顆粒,是一種清潔環保、發熱量高、干淨且無污染的新型清潔能源。”

  目前,以秸稈為原料的成型燃料、沼氣工程、熱解氣化等生物質能行業有序發展。農業農村部秸稈綜合利用專家指導組組長、中國農科院環發所研究員趙立欣說,目前全國秸稈綜合利用成為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綠色發展的突出亮點。推動秸稈高效高值利用,下一步還要完善收儲體系、延伸產業鏈條,探索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秸稈全產業鏈高值化利用路徑。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2日 14 版)

(責編:袁勃、趙欣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