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呵護母親河 綻放生態美

潘旭濤 楊林娜
2024年04月18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碧波蕩漾,水鳥翩飛,游人如織……春日,繁花翠柳美如畫,水清岸綠醉游人。這個春天,更多的河湖在暖風中“蘇醒”,煥發生機。

  近年來,水利部持續開展母親河復蘇行動,恢復河湖連通性,修復受損的生態系統,讓母親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

  生態補水——

  河湖解渴  碧波重現

  干涸斷流的河道再次迎來潺潺流水,萎縮消失的湖泊再次泛起粼粼碧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母親河恢復生命、復蘇生態。

  1月26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被封蓋近60年的母親河——貫城河182米河道揭蓋,宣告復流。“這裡原來是一條河呀,這麼多年,我們都不知道。”不少市民發出這樣的感嘆。

  作為老貴陽城的中軸線,貫城河流經貴陽市中心,承載了貴陽的歷史記憶。“河水清清,魚游淺底,兩岸綠樹成蔭。”回憶起貫城河曾經的美,91歲的周詩若老人如此形容。

  上世紀90年代,城市快速發展,大量污水排入河道,導致貫城河水體又黑又臭。后來,由於上游污水被截流,貫城河下游干涸斷流,部分河段被澆筑蓋板用作人防工程、臨時停車場等。

  時代變遷,市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渴望日益增強。2012年,貴陽市開始分階段對貫城河進行水生態恢復治理。通過生態補水、黑臭水體治理,“消失”20年的母親河回來了。

  揭蓋當晚,數萬市民到場見証。帷幕拉開,河道流水潺潺,河兩岸流光溢彩,歡呼聲不絕於耳……“我從小在貫城河邊長大,兒時的記憶瞬間就涌上了心頭。”看著貫城河復流,年邁的王奶奶雙眸淚光閃爍,“你看,現在的貫城河多漂亮,我老了,但貫城河‘年輕’了。”

  如今,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市民們就聚在貫城河邊,聽著清脆悅耳的水流聲,逛著河道旁鱗次櫛比的商鋪,樂享人水相親的詩意生活。

  全國各地,許多曾經斷流干涸的河湖獲得重生:斷水百年之久的京杭大運河再度全線水流貫通,斷流干涸26年之久的永定河實現全年全線有水,山西晉祠千年古泉復流……

  自古以來,中國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豐。華北地區加之曾經地下水超採嚴重,河湖一度干涸。2014年12月,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截至今年3月,中線累計向北方50多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補水總量近100億立方米,華北地區一大批河湖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春日,河北省邢台市區東南部的百泉湖碧波蕩漾,游人在跨湖而建的百泉大橋上漫步,一群群水鳥在湖中游弋覓食。歷史上,百泉泉域以水量充裕聞名,然而,隨著地下水開採日益加劇,百泉水於1982年開始停噴,百泉湖一天天萎縮直至干涸見底。近年來,邢台市加快推進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疊加南水北調生態補水,百泉自2021年夏季穩定復涌,源源不斷的活水蓄滿百泉湖,滋養著魚蝦繁衍,消失已久的水鳥陸續現身。

  水利部數據顯示,2023年,華北地區補水河流有水河長增加到2722公裡,比2018年增加2倍,形成水面面積779平方公裡,增加1.2倍。“經過多年治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華北地區地下水狀況和河湖生態面貌不斷改善。”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司長於琪洋表示,華北地區大部分河湖做到了有水、有流動的水、有干淨的水,治理區地下水水位總體回升。

  系統治理——

  久久為功  美麗蝶變

  各地持續加強河湖水污染系統治理,推動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

  歡快穿梭的魚兒、成群結伴的鷺鳥、清澈見底的河流、郁郁蔥蔥的樹木……漫步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河畔的青翠草地上,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然而,過去的南崗河並非如此。伴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南崗河生態環境曾一度惡化,河道淤塞,水質污染,河道兩岸是荒地,雜草叢生,有的地方還堆滿了建筑垃圾。

  2017年,黃埔區開展“散亂污”整治等專項行動,清理違建2萬多平方米,整治污染源1300多宗,增加污水處理能力,每天達15萬噸,鋪設污水管網103.5公裡,基本實現雨污分流。

  經過多年系統治理,南崗河實現美麗蝶變。南崗河水質已由曾經的劣Ⅴ類穩定提升到Ⅲ類,部分水體達到Ⅱ類。“我家就住在南崗河附近的長嶺街,這邊生態特別好,有山有水,滿目青翠。”黃埔區市民張寧說。

  治水興水需要有力制度保障。當前,河長制湖長制體系全面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120萬名河湖長上崗履職,各地還普遍建立起“河湖長+警長”“河湖長+檢察長”等協作機制。

  每周一次,每次兩萬多步。看到楊敏的運動步數排名第一,村裡人就知道,她又去巡河了。在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雙河苗族彝族鄉楠木村苦豬河沿岸,每周都會出現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村級河長楊敏的身影。

  苦豬河是赤水河的二級支流,歸楠木村管護的河段隻有3公裡,但楊敏走一趟常常花好幾個小時。“巡河要關注的情況比較多,除了看水面,還要看沿岸的農田、排污管道、村民飼養的家禽家畜等。”楊敏說,“好在現在鄉親們環保意識增強了,自覺保護河道生態,我的工作更順暢了。要是在過去,這裡一天能清出幾噸垃圾。”

  治水興水需要法治護航。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地下水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頒布實施,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落地見效,中國水利治理能力實現系統性提升。

  今年4月1日,黃河保護法施行一周年。一年來,沿黃省區依靠法治力量守護黃河安瀾。春風和煦,黃河勝景吸引眾多市民游客,每年這時都是呂麗忙碌的時候。呂麗是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勃灣區人民檢察院專職委員,也是一名巡河員。一次巡查時,呂麗和同事發現一家養殖場建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且離黃河較近,直接影響黃河水域生態環境。

  依照法律規定,呂麗帶領辦案組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訴前檢察建議,並組織農牧水務、生態環境等部門召開圓桌會議共同制定整改方案。“有了黃河保護法,我們在工作中更有法可依了。”呂麗說。

  產業轉型——

  綠色發展  底色鮮亮

  河湖環境好壞,表象在水裡,根源在岸上。各地正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讓綠色發展底色更鮮亮,繪就清水繞綠城的美麗畫卷。

  春日暖陽下,江面上波光粼粼、水鳥翱翔,不時有江豚躍出水面,幾艘等待過壩的船隻靜靜停泊在江上。這裡是長江南岸的湖北省宜昌市點軍區艾家鎮。6年前,為了保護長江母親河,一家名為“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的化工企業關停,成為宜昌市實施“關改搬轉”的首家企業。

  對於母公司三寧化工來說,關停田田化工意味著包括企業固定資產、停產停業等帶來的近3.5億元損失。但這是公司“沿江突圍”的必走之路。三寧化工投資近百億元,在姚家港化工園高標准建設乙二醇項目,通過對田田化工和原長江邊尿素廠的產能置換,淘汰此前相對落后的生產工藝,利用先進的水煤漿加壓氣化節能環保技術,實現煤炭的高效清潔轉化。

  如今,田田化工退休職工屈家焱常沿老廠區外的一條小路,溜達到長江邊。“這裡以前有好幾個排污口,江灘上都能聞到刺鼻的氣味。那邊是貨物裝卸碼頭,運煤的大卡車煙塵漫天。”屈家焱指著江灘說,現在排污口和碼頭都拆除了,土壤經過修復、回填、平整,種上了花草。

  數據顯示,近年來,沿長江省市解決污水直排、亂排問題4.5萬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沿長江省市關改搬轉化工企業超9000家,“化工圍江”問題基本解決,傳統產業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2023年,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95.6%,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干流水質連續4年全線保持Ⅱ類,“一江碧水向東流”美景重現。

  產業轉型升級讓越來越多母親河恢復了美麗容顏。汾河是山西省的母親河,由於流域內過度開發,汾河生態曾遭受破壞。而今,汾河上游發展起光伏產業﹔汾河中游以甲醇產業為引領,開啟能源轉型的新賽道﹔汾河中下游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與汾河治理有機結合起來。現在的汾河,一碧萬頃,水質持續向好。為保護母親河沱江,四川省內江市停止了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企業的審批,一手抓工業企業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工作,一手推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集群式、高端化發展,讓沱江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景象。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9.4%,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7%。長江、黃河干流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

(責編:王仁宏、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