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我國“錳三角”污染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2024年04月28日19:47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記者高敬)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28日表示,我國“錳三角”污染治理取得積極進展和階段性成效。

在生態環境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裴曉菲介紹,重慶市秀山縣、湖南省花垣縣、貴州省鬆桃縣是我國重要的錳礦開採加工區,碳酸錳礦資源豐富、電解錳企業集中,被稱為“錳三角”。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掠奪式開發和粗放型生產雖然增加了當地的GDP,但也造成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他介紹,中央有關部門指導三省市持續加大綜合治理力度,協同推進錳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生態環境部積極支持錳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將相關問題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關注重點,印發《錳渣污染控制技術規范》,組織專家開展技術幫扶,編制“錳三角”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手冊,推動三省市建立“錳三角”錳行業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機制,制定錳礦山、電解錳企業和錳渣場排查治理“三個清單”,系統開展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

“在三省市和中央有關部門共同努力下,‘錳三角’污染治理取得積極進展和階段性成效。”裴曉菲說。一是錳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突破。“錳三角”地區電解錳企業已由24家調整壓減至3家,產能由59萬噸降至18萬噸,保留的3家企業正在實施污染深度治理和清潔生產升級改造。二是錳渣場污染治理取得積極進展。重慶市秀山縣23座錳渣場已全部完成治理,湖南省花垣縣、貴州省鬆桃縣正按照“一場一策”原則深入開展錳渣場污染治理。三是錳礦山污染治理有序推進。建成礦山污水處理設施26座,日處理能力約6.3萬噸。

他表示,目前“錳三角”地區電解錳行業長期粗放無序發展的局面已明顯改變,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呈現改善態勢,主要河流錳濃度逐步下降,超標斷面數量和超標頻次逐年減少,過去滿目瘡痍的礦區正在逐步恢復山清水秀的自然風貌。

(責編:王靜、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