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把低碳理念融入建設運營全過程
一座大型空港的綠色探索(美麗中國·重大工程中的生態細節⑨)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
與C型柱頂部相接的“天窗”。 |
核心閱讀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不僅是一個現代化的航空樞紐,還是一座綠色機場,在建設運營的全過程中,融入了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實現自然採光,收集回用雨水,使用新能源車……一處處生態環保細節,豐富著這座大型空港的綠色探索。
從天安門沿中軸線向南46公裡,藍天白雲之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如一隻展翅的“金鳳凰”。
投入運營至今近5年來,這座“新國門”已通達國內外航點200余個,累計旅客吞吐量達1.2億人次,成為首都北京對外開放的一張新名片。
“金鳳凰”尋夢藍天,也逐綠而行。航站樓裡,四層廊道兩側的巴西木、龜背竹等綠植生機盎然﹔機場旁邊,興旺公園的荷花盛開、野鴨嬉戲……點滴綠意間,綠色發展的巧思凝結在一個個細節中,綠色低碳的理念貫穿了機場建設、運營的全過程。
節約能源——
規劃設計重視降低能耗,最大限度實現自然採光、自然通風
天氣晴好,陽光透過機場航站樓四層的“天窗”洒向樓內,照得整個航站樓都亮堂堂的。咨詢台的電子大屏上實時顯示:“溫度25.5攝氏度,舒適”。
“‘天窗’與C型柱相接,既是航站樓結構一體化設計的亮點,又能最大限度實現自然採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國際科技部能源與環境業務經理張彥所介紹,除了“天窗”,航站樓還設置了大規模的採光頂,選取中置鋁網遮陽玻璃,實現夏季工況直射光遮擋率達59%,採光系數折減率達37%,達到採光與降低輻射的平衡,白天幾乎不需要燈光照明,有效節約了室內照明能耗。
照明節能,既靠規劃設計,又離不開智慧科技。航站樓的不少地方採用流線型設計,美觀的同時也對照明提出了新要求。為做到“光”盡其用,機場依據二十四節氣制定了基准照明時間表,並將405個照明控制單元利用網絡系統連接起來,創新打造“恆照度”適應性控制策略。“當陽光強烈時,燈光會自動變暗或者隔一組開一組,在陰雨天氣時又能自動提升亮度,既減少人工決策的工作量,又能更靈敏地應對不同的光照條件,做到實時、精細調節。”張彥所介紹,相比固定時間開關模式,這種方式實現節電35%,全年可節電200萬千瓦時。
除了照明,另一個用能“大戶”就是空調系統。如何為空調用能“瘦身”?航站樓採用雙層低輻射玻璃反射外界熱能﹔在屋頂設置電動、氣動天窗實現自然通風﹔過渡季時,室外的空氣溫度適宜,能基本滿足室內的需求,便可關閉空調系統,採用全新風﹔聯動駐場航空公司共享航班信息,實現行李區域空調系統“人來則啟,人走則關”……
此外,機場還建設了大型耦合式地源熱泵系統,結合冰蓄冷和電制冷技術,輔以區域燃氣鍋爐調峰,有效解決了機場257萬平方米配套建筑的供熱制冷問題。據介紹,2020年至2023年,地源熱泵系統累計提取的地熱總量相當於節約標准煤15004噸,減少碳排放4.05萬噸。
科學用水——
推廣節水器具,收集回用雨水,增強“海綿機場”調蓄能力
今年3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入選2023中國節水十大經典案例。“機場的水耗歷來不低,節約用水是我們建設國際一流綠色機場的有力抓手,能為全球空港節水樹立標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國際科技部總經理王路兵說。
節約用水,從細微處做起。從衛生間的洗手台到混流區的飲水處,機場全部選用非接觸式自動關閉、延時感應開閉的節水器具。“航站樓等重點區域全部採用一級節水器具,全場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國際科技部科技管理業務經理康春華介紹。經測算,自運行以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年均每旅客水耗低於30升,為中國民用航空局“十四五”水耗指標的一半。
節約之外,還要開源。機場航站樓樓頂配備了兩個雨水收集池,總容量可達6000立方米。雨水經處理達標后,既可以用作空調循環冷卻水,也可以作為航站樓指廊花園的灌溉用水。不僅如此,機場還使用了透水磚,設置了下沉綠地和各類儲水設施,方便雨水加速滲透收集,實現了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和可持續水循環,每年利用降水超過1000萬立方米。
收集雨水,與機場運行安全也密切相關。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位於永定河泛區,機場硬化路面多,如何防止內澇且不影響下游村鎮的安全?在規劃建設之初,機場就錨定“海綿機場”的定位。機場旁邊,同步建設的興旺湖如今水波蕩漾、荷葉田田。“建設這個湖的初衷是增強機場調蓄能力,把它作為蓄水池,現在看來,它也具備較高的生態價值。”康春華說。
在“用水”的末端,針對生活污水、清洗油污水、除冰廢液等,機場堅持污水“不出場”,實現了全收集、全處理、全回用。“尤其是冬季的除冰廢液,化學耗氧量較高,如果不經處理就排入河湖,會對水質和水生生物造成不良影響。”康春華介紹,為此,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構建了機場除冰液再生處理系統,實現除冰廢液零流出,守護生態安全。
低碳運營——
新能源車佔比近80%,一半以上出港航班實現“減跑道起飛”
機場飛行區,擺渡車、飛機客梯車、行李牽引車等車輛往來穿梭。雖然大小、型號不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靠電能驅動。
開航近5年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嚴格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相關要求,截至去年底,機場飛行區內新能源車佔比達79.19%,比《“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中25%的要求高出不少。
對新能源的應用不止於此。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針對光伏系統可能帶來的跑道安全、飛行員眩光、電磁干擾等問題進行了評估,建設方案經過不斷優化后實現安全影響可控。“我們在飛行區跑道旁建設了光伏系統。”張彥所介紹,目前機場在停車樓、貨運區的屋頂等區域大力推進太陽能光伏系統建設,可實現年節約標准煤1900噸。
能源“用新”,在運營細節上的用心也必不可少。
靠港的飛機周邊,地面上不少黃色的升降設備引人注目。“這是地井式飛機地面空調系統,可為停泊期間的飛機提供制冷制熱服務,避免其在停靠港灣期間依靠飛機輔助動力裝置啟動空調,從而降低燃油消耗。”張彥所補充,“在不使用的時候,設備還可以完全降到地下,減少廊橋的接線和負載。”
運行方式也在不斷優化。在民航大興機場監管局的推動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目前已有53%的出港航班實現“減跑道起飛”,即航空器在滿足起飛滑跑距離、確保安全的基礎上,使用較短滑行道進入跑道,減少滑行距離,預計全年可減少碳排放6380噸。
“去年6月,我們啟動‘截彎取直’試點,靈活使用航空器管制移交點,加強與空管溝通協調,讓越來越多的進出港航班‘走直線、不繞路’。”張彥所介紹。目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日均“截彎取直”航班40余架次,日均節約地面滑行時間131分鐘,預計年節約燃油1168噸,節省燃油費684萬元。
“金鳳凰”逐綠,一直在路上。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14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