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國家電網開展“生命鳥巢”項目——

愛鳥護線 守護家園(人與自然)

本報記者 丁怡婷
2024年08月12日06: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四川若爾蓋草原,一隻猛禽飛離“生命鳥巢”覓食。
  廖 斌攝
  圖②:青海三江源地區,國網青海電力工作人員在登塔安裝鳥巢。
  王國棟攝
  圖③:四川若爾蓋草原,兩隻鳥在輸電線路上的人工鳥巢邊休息。
  安 偉攝
  圖④: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電力工人在輸電鐵塔上安裝人工鳥巢。
  楊 陽攝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為鳥類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據統計,我國現有鳥類1500余種,是世界上鳥類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在高原草原地區,獵隼等珍稀猛禽喜歡擇高而居,但這些地區通常缺乏高大樹木,又高又穩的輸電杆塔便成為筑巢首選。然而,鳥兒銜來的鐵絲、木棍等筑巢材料,卻容易引發線路跳閘。

  如何在維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同時,保障鳥類安全繁衍生息?2016年起,國家電網開展“生命鳥巢”項目,在輸電線路周圍安裝適合不同種類猛禽的人工鳥巢,促進電網與鳥類和諧共生。

  護鳥——

  在人工鳥巢孵化哺育幼鳥,維系草原生態系統平衡

  四川若爾蓋草原,天空碧藍如洗。110千伏若真線杆塔上,獵隼繞杆塔盤旋,穩穩停在了巢穴邊緣,幾隻毛茸茸的獵隼寶寶探出腦袋、嗷嗷待哺。當地電網工作人員用金沙藤編織而成的人工鳥巢,成為獵隼的溫馨小家。

  “鼠兔啃食牧草、掘洞翻土,容易讓草原退化沙化。”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鳥類保護專家黃建介紹,以前沒有輸電杆塔時,會專門設置招鷹架吸引猛禽捕食鼠類。在輸電杆塔上搭建人工鳥巢,不僅可以避免鳥類影響電網安全,還能維系草原生態系統平衡。

  鳥類活動為何會給電網安全帶來影響?專家表示,筑巢用的木棍、鐵絲、草稈等可能導致電線短路﹔鳥糞也是引發鳥線矛盾的常見原因,約佔輸電線路涉鳥故障的八成左右。

  “鳥類的直腸非常短,不能儲存大量糞便,隨時隨地排泄出的糞便具有腐蝕性,掉落在絕緣子上會影響電網安全。”國網阿壩供電公司電力專家劉勇告訴記者,不僅如此,有些鳥類有啄絕緣子的習慣,破壞杆塔絕緣功能﹔鳥類起飛和降落過程中動作幅度較大,身體接觸線路也可能影響供電安全。相關統計顯示,輸電線路涉鳥故障是除雷擊和外力破壞外,引發線路跳閘的第三大原因。

  過去,電網工作人員會在杆塔上設置防鳥驅鳥裝置,比如旋轉式風車、反光鏡等,避免鳥類停留。但隨著時間推移,設備老化、掉落,難以提供長期防護。有時,鳥類適應設備后便不再害怕,效果並不好。

  “堵不如疏,輸電杆塔並非所有區域都危險,不如主動將鳥巢搭建在非防護區,為鳥類提供棲息空間。”劉勇介紹。

  筑巢——

  大小和材料升級優化,結合技術手段提升安裝精准度

  穿戴好安全帽和安全繩索,背上工具包,國網玉樹供電公司員工江永巴丁和尕鬆亞培,向15米高的輸電杆塔攀登。到達杆塔合適位置后,他們將繩索緩緩拋投至地面。

  在杆塔下方指揮的扎西科供電服務中心班長當周,用繩索將人工鳥巢和鐵絲附件綁好,向上傳遞。“我們結合線路停電檢修工作,通常選擇在鳥類繁殖季節前安裝鳥巢,位置大概在距離帶電部位90厘米處的安全區域。”當周告訴記者。

  為了讓鳥兒住得舒適,電網工作人員下了不少功夫研究鳥巢的大小和材料。先看大小,通過與行業專家溝通,根據成年猛禽體長特點,設計直徑約100厘米、深約40厘米的圓形碗狀鳥巢。再看材料,剛開始他們用竹筐鋪上稻草做鳥巢,但當地風沙大,稻草容易被刮飛,竹筐也容易風化破損。后來,他們試著將稻草換成椰棕墊,將竹條改為柳條,用鐵絲牢牢綁扎在一起。再往后,又將材料升級為藤條,並提前用防腐藥水浸泡,增強鳥巢的耐用性,變身“精裝房”。

  截至2023年底,我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約92萬公裡。輸電線路距離長、杆塔位置分散,尤其是高原草原地區,不少分布在交通不便位置。如何提升安裝“生命鳥巢”的效率和精准度?

  一方面,鳥巢會安裝在水域、食物相對充足地區的杆塔上,為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另一方面,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勇介紹,在四川,“生命鳥巢”正式選址前,會詳細記錄鳥類出現地點、種類、數量,以及在杆塔上的活動情況、活動區域等信息,為鳥巢選址和合理配置提供數據支撐。在若爾蓋草原無網絡覆蓋的區域,創新應用新型無線通信技術,實現監控畫面的無網絡實時回傳,及時掌握鳥類筑巢的最新數據。

  “比如,結合相關數據,我們發現若真線39號杆塔近3年均有鳥類筑巢且發生過2次涉鳥故障跳閘,周圍鼠兔活動也特別頻繁,滿足鳥巢選址要求,因此今年便將這裡定為安裝點位。”劉勇舉例。

  國家電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網“生命鳥巢”項目已推廣至四川若爾蓋草原、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甘肅張掖境內草原、青海三江源、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西藏那曲和阿裡草原等高原草原地區。截至2023年底,累計安裝人工鳥巢5207個、招鷹架16個,成功引鳥筑巢2400余窩,孵化幼鳥近4000隻。不少地方還為人工鳥巢設置“門牌號”,方便觀察監測。

  巡線——

  巡護線路、觀察鳥巢狀態,越來越多電網工作者加入護線愛鳥隊伍

  “大家再檢查一下工具有沒有帶全,今天要巡視的是10千伏若阿線。”像往常一樣,國網阿壩供電公司90后員工抗州甲准備和同事前往若爾蓋黑頸鶴棲息區巡護。

  抗州甲是土生土長的藏族小伙,今天要去的是一條長達210公裡的巡視路線,來回需一天時間。“這裡有黑頸鶴、大天鵝,雁也比較多。”路上,抗州甲不時下車,用望遠鏡觀察鳥兒,准確說出每種鳥兒的種類和習性。

  起初,觀察這些鳥兒只是抗州甲工作之余的愛好。2021年,他主動請纓,參與“生命鳥巢”項目。為了更好掌握鳥類習性,他買來大量圖譜,對比觀鳥時拍到的照片和視頻,遇到不懂的則向專家請教。

  從最開始的一知半解,到能畫出若爾蓋濕地的鳥類分布圖譜,抗州甲為“生命鳥巢”選址安裝提供了不少參考依據。“鳥兒非常警覺,很多時候拍一張照片需要蹲守好久。”抗州甲回憶,有一回為了拍到獵隼入住鳥巢的照片,他在草原待了兩天。

  “一年之中草原上有一多半時間都在下雪,但再大的雪也要堅持巡護,觀察有沒有鳥巢被大風刮下來,有沒有鳥兒受傷。”抗州甲隨身攜帶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記錄了鳥兒入住鳥巢時間、產卵孵化日期、幼鳥成長情況等信息。

  在國網甘肅電力張掖供電公司,54歲的輸電運檢中心巡線工沈陽是一位資深愛鳥人:“我讀初中時救助過兩隻鴿子,從那以后就喜歡上了鳥。巡線時遇到最多的是紅隼、斑鳩,偶爾也能碰上金雕、游隼等猛禽。”

  2020年,沈陽在巡線途中發現一隻受傷的紅隼,第一時間將它送往野生動物保護站進行救治。閑暇之余,沈陽經常去照顧這隻紅隼,漸漸地,紅隼也會飛到他的肩膀上“互動”,“那個時候很興奮,也很有成就感。”近年來,沈陽和同事累計救助、孵化幼鳥53隻,共同守護生物多樣性。

  像抗州甲、沈陽一樣的愛鳥護鳥人,在電網工作者中還有很多。內蒙古呼倫貝爾,供電公司對線路巡視工人開展鳥類救助培訓,在鳥類活動頻繁地區安裝攝像頭和鳥巢,守護北疆草原生物多樣性﹔西藏林周,成立一線柔性運檢班組,對輸電線路開展絕緣噴涂,助力黑頸鶴越冬期間零觸電﹔新疆巴州,電力員工與當地牧民共同成立義務護鳥隊,利用工作之余開展保護珍稀鳥類等科普宣傳。

  “未來,我們將建立常態化‘鳥線’雙安全巡護機制,加強與各大公益組織、科研機構合作,加大科技創新應用,科學策劃、因地制宜將‘生命鳥巢’等公益項目推廣至更多適宜地區,助力高原草原地區生態系統保護,打造‘鳥線’和諧共處的綠色電網。”國家電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12日 19 版)

(責編:岳弘彬、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