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向世界推介荒漠化防治技術和經驗
中新網銀川12月2日電 沙特時間12月2日至13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召開,寧夏應邀參會,並在會期內舉辦主題為“推動生態脆弱區綠富同興探索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路徑”的“中國館”邊會,首次代表中國在聯合國的舞台上向世界宣傳推廣荒漠化防治技術和經驗。
會議期間,寧夏攜帶大量的實物和圖片資料進行展示,舉辦專題報告、視頻展演、產品品鑒,同時邀請荒漠化公約、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和相關國家代表共同交流、探討生態脆弱區保護修復與綠色產業發展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向世界全方位展示寧夏防沙治沙技術和成果,傳播荒漠化防治“中國智慧”和“寧夏經驗”。
寧夏地處中國西北內陸,東、西、北三面分別被毛烏素、騰格裡、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沙地包圍,是中國荒漠化和沙化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寧夏的治沙之路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包蘭鐵路的建設時期。為了確保穿越騰格裡沙漠,建設者探索發明了草方格固沙法。他們用當地最常見的麥草在沙海編織出一個個1平方米的方格,鎖住了沙丘,保障了鐵路暢通,也守護住了黃河的安寧。1977年,中國就在內羅畢召開的聯合國荒漠化會議上分享了寧夏中衛市採用的防沙治沙技術,這項技術跨越國界、走向世界,成為全球抵御風沙的有力武器。如今,這種便捷、性價比高且環保的技術仍然是全球阻止風沙侵蝕的重要手段。
2019年2月,寧夏與《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簽訂合作備忘錄,在寧夏組建成立國際荒漠化防治知識管理中心。成立至今,該中心先后舉辦國際研修班5期,吸引66個國家和地區以及6個國際組織、262名海外人士參觀考察、學習交流。如今,寧夏依舊走在創新治沙的前沿,通過推廣“五帶一體”防風固沙體系和“六位一體”防沙治沙用沙模式,以及“林光互補”“草光互補”“藤灌結合”等生態修復新模式,示范推廣麥草方格、刷狀網繩、藍藻沙結皮、高效植苗等新技術,境內大面積的流動沙丘得到有效治理,科技的力量讓寧夏治沙效率和成果不斷攀升。
據第六次和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對比,寧夏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別減少15.39萬公頃和12.14萬公頃,實現了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縮減。作為中國荒漠化防治的樣板省區,寧夏如今還在荒漠化地帶發展枸杞、葡萄酒、光伏等特色沙產業,探索出綠富同興的發展之路。
曾經的沙海荒丘,正逐步蛻變成為生態綠洲,寧夏的治沙傳奇仍在續寫,它向世界展示著中國防治荒漠化的決心與成就。(記者 李佩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