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蔥古樹 綿綿守護(生態論苑)
科學管護古樹名木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首先要摸清“家底”,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走向法治化、規范化、精准化
千年古樹萌發新芽,彰顯出蓬勃的生命力。近日,江蘇省南京市綠化園林局最新一次古樹名木普查情況顯示,全市現有古樹名木總體生長良好。其中,一棵樹齡1500多年的“六朝鬆”,通過專家多次“會診”和養護團隊的日常管養,部分恢復生長勢。
陝西延安市黃陵縣軒轅廟裡的黃帝手植柏,樹齡5000余年,依然冠蓋蔽空,高可凌霄﹔廣東江門市新會城區天馬村河中的水榕樹,獨木成林,棲息著數以萬計的鳥類……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寄托著廣大人民群眾的鄉愁情思,延續著優質的生物基因,是十分重要的物種資源、景觀資源和生態資源。
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現有古樹名木508.19萬株,其中散生在廣大城鄉的有122.13萬株,以古樹群形式分布的有386.06萬株,5000年以上的古樹有5株。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內在要求,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蔥蔥古樹,需綿綿守護。科學管護古樹名木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首先要摸清“家底”,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走向法治化、規范化、精准化。
我國每十年組織開展一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並適時開展補充調查,掌握資源底數和管理狀況,為古樹名木建檔立卡﹔新修訂出台的森林法首次在法律層面將保護古樹名木列為專門條款、多個省份及城市出台相關地方性法規、推動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制督查考核﹔“全國古樹名木智慧管理系統”讓普查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全部實現落地上圖,數據完整性、准確性、規范性大幅提升……近年來,我國在資源普查、制度建設、數字賦能等方面持續發力,切實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北京建立古樹種質資源保存圃,福建探索“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貴州啟動全省古樹名木保險採購工作……在嚴格落實古樹名木養護責任的基礎上,各地也結合實際,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創新舉措,為古樹名木撐起“保護傘”。
在城鎮化不斷推進過程中,為把保護古樹名木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多地還探索“生境整體保護”模式,通過打造形式多樣的古樹名木主題公園、綠美古樹鄉村、古樹小區,發布古樹主題旅游線路、舉辦古樹文化節等,推動古樹名木與社區和諧共生,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
科學管護古樹名木,還需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性和主動性。2022年起,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每年組織開展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讓人人關心、支持、參與保護古樹名木的理念深入人心。
守護好“綠色的國寶”,仍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比如現有的古樹樹齡鑒定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盜伐販賣古樹名木案件仍時有發生﹔而受自然災害、病虫害等因素影響,一些古樹名木也急需搶救復壯。未來,還應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積極爭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保護等舉措,不斷完善保護管理機制,強化保障能力建設。同時,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讓古樹名木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02日 1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