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廬山植物園:長江之畔的綠色科學地標

2025年07月10日09: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在江西廬山,一座生機盎然的植物園依偎著鄱陽湖與長江,承載了中國近現代植物科學研究的厚重歷史,這就是中國第一座正規化科學植物園——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簡稱“廬山植物園”)。自20世紀30年代,老一輩植物學家在此播下科研火種以來,廬山植物園歷經近百年風雨,已成為集科研、保護、科普於一體的綜合性學術機構,更成為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典范。

歷史悠久的綠色地標

1934年,在科學事業初創的艱難歲月裡,懷著報國理想,胡先骕、秦仁昌、陳封懷等學者選址廬山蘆林湖畔,創建了廬山森林植物園,這是中國第一座以科學研究為目的的植物園,開啟了中國植物遷地保護的先河。91年來,植物園始終秉持“研究植物、造福人類”的宗旨守護種質資源,在新中國建設時期推動科研發展,在改革開放后邁向國際舞台。

如今的廬山植物園,已形成“一園四區”的發展格局:廬山本部聚焦亞高山植物保育﹔鄱陽湖分園立足濕地植物及生態保護,與廬山本部共同構建“一山一水”的特色研究體系﹔南昌科研中心聚焦植物科學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山南分園聚焦植物資源的挖掘與利用,通過“植物資源開發+產業幫扶”模式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基於此,廬山植物園強化黨建引領,以“紅色引擎”驅動“綠色科研”,讓這所歷史悠久的科研機構煥發出新生機。

科研創新的持續突破

科研創新是廬山植物園的立園之本。近年來,廬山植物園注重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重點科研課題,產出了領域內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成果,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助力中國在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發揮引領作用。

廬山植物園研究團隊在多個領域取得關鍵性突破。在生態環境領域,揭示了全球被子植物葉片水力效率與安全性的權衡機制,為理解植物適應氣候變化提供了新視角﹔在水生植物研究領域,解析了鄱陽湖水體特征,為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在植物資源挖掘與利用領域,培育了獼猴桃和八月瓜等水果新品種,挖掘喀斯特地貌野生植物、培育高鈣蔬菜,改良廬山雲霧茶和廬山小土豆等地方特色作物種質。

在科研機制創新方面,廬山植物園構建“研究中心+省重點實驗室”協同模式,賦予科研團隊更多自主權,激發創新活力,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有機結合。

物種保護的中堅力量

作為長江中下游地區重要的植物種質資源庫,廬山植物園肩負著以黃山—懷玉山區和鄱陽湖區等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為重點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重任。園區已收集保存活植物過萬種,包括數百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珍稀瀕危植物,是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堅力量。

以創建國家植物園為目標,廬山植物園新建與提升了多個植物專類園,優化了園林景觀,完善了游步道系統,為植物遷地保護提供了優質平台。同時,園區大規模更新安裝植物信息二維碼牌、植物名牌及專類園解說牌,將科研園區轉化為“活的植物博物館”。這種“保護—研究—展示”一體化的模式,讓珍稀瀕危植物在遷地環境中得以存活、研究並被公眾認知。

開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廬山植物園始終秉持開放共享的理念,積極搭建國際科技交流平台。成功舉辦海智惠贛鄱暨全球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廬山國際學術研討會及國際植物園管理培訓班,吸引了國內外一眾專家學者,成為展示中國植物科學成就的重要窗口。

在科研合作方面,廬山植物園與比利時國家植物園簽訂友好合作協議,派遣科研人員赴海外交流,融入全球科研網絡。同時,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科研基地,聯合相關機構開展珍稀瀕危植物野外回歸活動,並與高校合作共建衛星園,實現了科研資源的跨區域整合。

園區依托豐富資源開發科普課程,年接待參觀者逾百萬人次。2024年,園區獲批江西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與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聯合培養研究生與博士后,形成了“科研—教育—科普”的良性循環。

科技賦能的向外拓展

為推進廬山國家植物園創建,廬山植物園與廬山市政府合作在廬山南麓建設了山南分園。山南分園重點聚焦亞熱帶低海拔植物資源的收集、展示與產品開發,建成奇花異卉館、熱帶雨林館、沙生植物館等專業溫室,保育全球珍稀瀕危植物數千種,成為長江中下游重要的植物種質資源庫。

廬山植物園依托山南分園組建了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碳中和與生態系統碳匯、植物遷地保護與利用等省級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已研發出多個藥食同源新產品,培育出多種功能蔬菜,研發的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山南分園創新打造大型沉浸式植物主題樂園及科普影院,通過互動體驗、全息投影等技術,讓游客探索植物奧秘,已成為集“科研賦能、產業反哺、科普惠民”於一體的鄉村全面振興示范窗口。

邁向未來的綠色圖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廬山植物園正以創建國家植物園為契機,謀劃未來發展前景。目前,園區正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建設,力爭早日通過創建評估,成為我國國家植物園體系中的重要一員。

在科研設施建設方面,廬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與廬山—鄱陽湖山湖連續體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不斷推進,將為長江中下游生態系統研究提供長期數據支撐。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園區積極引進國家級人才、青年博士、海外人才,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的科研梯隊。未來,廬山植物園將進一步創新人才機制,為科研事業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廬山植物園正大力推動“數字園區”建設,不僅構建數字化植物標本庫,實現標本信息雲端化,還開發了植物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植物引種、定植、栽培、物候的實時監測與管理。同時,依托重點實驗室開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資源利用、森林碳匯等研究,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廬山植物園作為國家植物園候選園之一,承擔著生物多樣性保護使命,將全力以赴提升物種保護、資源可持續利用能力和水平,始終堅守“守護生物多樣性、服務國家戰略、惠及民生福祉”理念,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進程中,書寫更加壯麗的綠色篇章。

數據來源:廬山植物園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0日 08 版)

(責編:王連香、李楠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