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东方白鹳繁衍生息 科技日报讯 (记者朱虹)记者4月7日从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饶河农场湿地日前监测到,东方白鹳种群产下了今年首枚鸟蛋,标志着这一国际濒危物种在三江平原腹地的繁殖进入新阶段。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的全球繁殖地目前仅存两处,即我国三江平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
从以旧换新看绿色消费(人民时评) 政策支持不是“大水漫灌”,“有形之手”贵在精准发力。既要瞄准真实需求,找准着力点,也要大力破堵点,优化消费环境 从消费的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着力,强化各项政策的一致性和匹配度,确保同向发力,才能形成更大合力 最近忙装修,线下逛、线上比,选定几款家电。
水利部等五部门全面构建节水制度政策体系 本报北京4月9日电 (记者邓剑洋)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水利部近日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全面构建节水制度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三大领域”制度体系。 《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的节水政策法规标准更加完善,管理效能显著增强,全国用水总量严格控制,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5年下降1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非常规水利用规模达到300亿立方米以上;到2035年,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节水制度政策体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西藏3座光储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本报拉萨4月8日电(记者鲜敢)华能霍尔巴30兆瓦光储发电项目和华能茶巴拉50兆瓦光储发电项目日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加上3月29日并网发电的西藏已建最大光储发电项目——华能加娃一期光储电站,西藏近期已有3座光储发电项目建成投运。 据悉,霍尔巴光储发电项目位于日喀则市仲巴县霍尔巴乡,装机规模30兆瓦,配置6兆瓦/24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系统;茶巴拉光储发电项目位于拉萨市曲水县茶巴拉乡色麦村,装机规模50兆瓦,配置10兆瓦/40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系统;加娃一期光储发电项目位于山南市曲松县下江乡加娃村,装机规模250兆瓦,配置5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系统。
2030年将基本建成新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本报北京4月8日电 (记者李红梅)中国气象局近日印发《关于构建新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基本建成与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意见提出,到2030年,气象灾害防御全面融入基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和农村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综合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基本建立乡村宜居宜业宜游气象服务业务,农村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加健全。
滇中引水一期工程进展超九成 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工地,百孔爆破连环炸响,32号竖井破岩开挖,直插横断山脉岩层深处。据统计,滇中引水一期工程目前已累计开挖超612公里,就工程输水干线总长664公里而言,进展超九成。
用水总量近十年“零增长”的启示(评论员观察) “零增长”,意味着投入产出效率更高、节水能力更强。其中,发展理念更新、用水制度革新、节水技术创新是关键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要让每滴水创造更大价值,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促进人水和谐,既需要技术创新的硬支撑,也需要制度完善的强保障;既离不开调水工程的“大手笔”,也少不了精细治理的“绣花功” 前不久,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介绍的一组数据耐人寻味:近10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