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一处警示牌上写着“该区禁止人口居住”。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日前发布报告称,常暴露于核辐射的孩子可能成为患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但日本福岛核灾难不可能重蹈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导致癌症病患人口上升的覆辙,核辐射不是未来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据路透社报道,福岛事故后泄漏的核辐射剂量远低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且日本政府及时采取了疏散人口等措施。但即便如此,至少数百名儿童可能摄入了一定的辐射剂量,日后可能会患甲状腺癌,但发病率较低。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主席卡尔-马格纳斯·拉尔森(Carl-Magnus Larsson)称,理论上这部分儿童患病的风险较高,但这种病在年轻人中间很罕见,唯有待未来甲状腺癌症的统计数据出来后才能明确这一趋势。负责福岛核事故影响评估的沃尔夫冈?维斯(Wolfgang Weiss)也称,与切尔诺贝利事件相比,由福岛核事故导致的患甲状腺癌的风险要低或仅有少数人受影响。
报告称,“没有显著的变化表明福岛核事故造成的核辐射与未来癌症发病率和遗传疾病有关”。核电站方圆30公里内被划为禁区,低辐射的地区也采取了诸如改建公园和校园的操场、清洗公共空间和限制儿童外出活动时间等措施,以降低辐射的影响。
甲状腺可以产生调节人体重要机能的激素,是放射性碘元素最易入侵的器官,儿童尤其是易受感染的高危人群。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曾深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官网称,截止2005年,上述三国共有超过6000例的甲状腺癌患者,其中包括儿童和成年人,他们当时均暴露在核辐射中。约有3.5万名不到5岁的儿童居住在甲状腺摄入剂量为45-55毫戈瑞的地区,但个体摄入的剂量差异很大,约在均值的两三倍左右浮动。
报告称,数百名儿童甲状腺吸收的剂量可能超过100毫戈瑞,高达150毫戈瑞。这增加了这组人的患癌风险。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并未将此看作巨大的风险,称福岛核事故后青少年患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次事故的辐射剂量比切尔诺贝利要小。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还表示,80名顶尖科学家已共同努力完成了名为《2011年东日本地震和海啸之后核事故引发放射性物质泄漏的程度和影响》的报告,目前已呈递27个成员国审核。(非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