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环保

宜昌2000尾子二代中华鲟回归长江 (图)

2014年04月13日23:06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手机看新闻
宜昌2000尾子二代中华鲟回归长江 (图)

人民网宜昌4月13日电(记者蒋琪),今日,在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江段,中国三峡集团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2014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此次活动是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第56次开展中华鲟放流活动,共放流平均体长70㎝的子二代中华鲟2000尾。

据悉,此次中华鲟放流活动是在我国连续禁止科研捕捞野生中华鲟亲鱼达5年时间的背景下进行的。2009年开始,在专家的建议下,我国停止了持续27年的野生中华鲟科研捕捞人工繁殖工作。2009年,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首次取得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成功,经专家鉴定,总体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2011年、2012年全人工繁殖再次连续成功,其中2012年获受精卵21万粒。2013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产卵规模均达到30万粒,出苗19万尾,出苗数量创出新的记录,该技术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正是由于成熟的全人工繁殖技术为基础,中国三峡集团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不仅持续不间断向长江增殖放流中华鲟鱼种,而且放流质量和规模逐年提升,总放流量超过500万尾。

据了解,为准确掌握这批中华鲟放流群体在江水中的洄游行为,此次放流鱼种采用了“被动整合雷达(PIT)”标记、声纳标记、背鳍基部悬挂T型外标等三种标记方法。其中T型外标属于体外标记,通过这种标志可实现与自然繁殖群体的区别,标记上打印有唯一编号、放流单位及联系方式,可有效提高放流后误捕误伤信息的反馈率。“被动整合雷达(PIT)”标记和声纳标记属于体内标记,其中PIT标记具有唯一编码,无需内部电池,可长期有效,此标记方法主要为放流中华鲟在海洋中生长达到性成熟并返回长江进行自然繁殖过程中的误捕鉴定。声纳标记是在中华鲟体内置入声波发射装置,通过主动追踪或者沿江布设接收器的方式接收声呐信号,从而获取鱼类洄游信息。此种标记方法在放流后无需回捕标记鱼,当标记鱼游经接收器接收范围(约1500m)时,可以自动记录接收信号时间,从而推测鱼类洄游过程。此次放流的大个体中华鲟均置入声纳标记,中华鲟已经在宜昌、宜都、沙市、城陵矶、武汉、九江、铜陵、南京、江阴9个断面布设了声呐接收器。科研人员将在放流后至放流鱼到达长江口期间进行跟踪监测,所有监测数据将被完整收集起来,用于中华鲟后续科学研究。

(责编:曾亮、陈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