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15时开始,兰州“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由应急处置转入正常状态。兰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柠表示,甘肃兰州将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第二水源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安全供水问题。同时,根据当地产业结构,今后出厂自来水检测指标中增加对苯物质指标的检测频度,由威立雅水务集团每月向市民公开通报一次。
据了解,兰州作为全国惟一没有第二水源的省会城市,是长期以来城市安全供水的一个短板。多年来,兰州市一直在谋划和争取,去年已经启动了从刘家峡水库引水的第二水源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原计划今年3月份开工,但由于投资方的原因,没能按期实施。王柠说,甘肃省委、省政府对这个项目高度重视,兰州将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安全供水问题。
王柠表示,针对此次事件,兰州市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抓紧实施抢修敷设工程。他说,“下一步,事故调查组还将深入分析调查,最后得出准确结论,依法依规处理和追究,给全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对周边地下遗留的渣油隐患问题,将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勘查论证,制订和实施封闭根治和恢复生态的方案。”
经过专家排查,确定造成这次事件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自来水厂3号、4号自流沟。为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废弃3号、4号自流沟,新敷设防渗、防油、防锈的K9级DN1600球墨铸铁管道,由过去的混凝土加盖自流沟输水改为全封闭的管道输水。王柠介绍说,这项工程已于4月14日开工建设,将分3步实施,工期约3个月。
同时,王柠还对媒体报道的“4月10日自来水厂出厂水苯含量每升200微克”的说法予以纠正,“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这个数据是指入厂水的指标,当日出厂水的苯含量最高时为每升78微克。”
关于社会关注的“供水项目为何由外资企业掌控”的问题,王柠作出说明,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是2006年引进的外资合作项目,合资后确实存在监管不够到位的问题,也暴露出城市管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对此,兰州市将深刻吸取教训,完善体制机制,依法依规加强监管,坚决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采访感言
与其亡羊补牢 莫如未雨绸缪
陈发明
随着城区自来水水质的全部达标,兰州“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已由应急处置转入正常状态,标志着应急处置告一段落。从兰州市政府的通报看,已采取的应对措施足以解“一时之渴”,且地方政府也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打算和决心。
初步确定,两起以往的化工装置事故形成的含油污水,是引起此次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直接肇因,同时也暴露出监管不够到位和城市管理上的诸多薄弱环节。表面上看,这是一起突发事件,但究其根源,实属“慢性病”的“急性发作”,隐患即“祸根”早已埋下。
兰州的自来水厂及其管网和周边的化工企业都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当年这种不科学的产业布局虽已无从追究,但城市饮水安全隐患在漫漫50多年里未予排除,则值得深思。
对历史遗留的隐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能相安无事于一时,以至祸根“代代相传”。殊不知,得过且过,必酿大祸。
兰州此次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排除历史遗留的安全隐患刻不容缓!城市管理不能“见招拆招”,坐等问题挡在眼前了才动手解决。与其亡羊补牢,莫如未雨绸缪,尽早彻底根治城市管理中的种种“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