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环保

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 厄尔尼诺即将袭来?

刘毅

2014年06月28日07: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厄尔尼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现象,持续的西风把温暖海水从西太平洋带到东太平洋,形成厄尔尼诺。

  受今年2月以来太平洋赤道海域西风强势、东风减弱的影响,5月份,赤道中东太平洋已经进入海温异常增暖的厄尔尼诺状态。预计到7月底,有超过70%的可能性会发生中等强度或者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

  气候、大气物理和农业等领域的专家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厄尔尼诺引发的自然变暖与人为变暖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如果出现强度较大的厄尔尼诺事件,秋季我国南方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北方可能出现秋旱,北方冬季容易出现暖冬,夏季东北地区容易出现气温偏低现象,厄尔尼诺发生的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对此要做好应对准备。

  到7月份可能形成厄尔尼诺事件

  将引起大气环流改变,气候出现异常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表示,根据目前情况可以判断已经达到厄尔尼诺状态。全世界大多数气候模式预测的结果,倾向于到7月份会发生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估计到8、9月份时还要有一次发展,可能在圣诞节前后达到高峰。

  “厄尔尼诺也有在7、8月份夭折、消失的例子,但在近五六十年的记录中,只有一两次。”丁一汇说,“今年有80%左右的可能性,厄尔尼诺会继续发生。”

  丁一汇介绍,自1997/1998年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之后,2000年以来,中东热带太平洋海温比此前10年(1991—2000年)偏低,拉尼娜事件增多。

  拉尼娜事件与厄尔尼诺事件相反,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域海水表面温度比常年平均状况持续偏低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与拉尼娜通常交替出现。

  “海洋表面温度是影响地球大气演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出现后,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全球大气环流和温度分布,导致气候出现异常。”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气候中心总工程师李维京指出。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的冬季,我国往往出现暖冬。相反,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我国温度下降,往往出现冷冬气候。例如,2007/2008年的拉尼娜事件,导致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夏季,我国主要多雨带出现在黄河以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致发生洪涝,黄河及华北一带少雨并形成干旱。拉尼娜年,我国夏季的主要多雨带有80%比较偏北,华北到河套一带多雨。

  “拉尼娜年,我国雨带会往北抬,所以2000年以后,北方的降雨逐步恢复、增多。”丁一汇表示,“这次厄尔尼诺爆发之后,会不会使我国已经到达黄淮地区的平均雨带往南退,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事情,目前还不明确,需要继续观察。”

  还不能确定是否会发生超强厄尔尼诺

  如果发生强厄尔尼诺,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有较大幅度上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外专家对今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意见基本一致。但对其强度的预测,目前还存在较大分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飞介绍,3月份左右,有一些很异常的信号发生了,太平洋次表层暖水的中心在向东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同时这次东传过程非常迅速,甚至超过了1997/1998年那次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根据这些信号,有些人预测今年可能会发生一次超强厄尔尼诺,并导致今年成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根据海温偏高或偏低的程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强度分为5个等级:极弱、弱、中等、强、极强。“根据我们最新的预测结果,到7月底,有70%—80%的可能性会发生中等强度或者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但是否会发生强度较大甚至超过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还有待观察。”郑飞表示。

  丁一汇说,“国外有些科学家认为今年将出现一次非常强的厄尔尼诺。我觉得主要还要看西风的强度,因为风是不断变化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1951年以来,共发生了13次厄尔尼诺事件。在3次极强的厄尔尼诺年份,均出现了极端干旱或洪涝灾害。

  李维京介绍,近几十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1997—1998年,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和东北松花江流域出现特大洪涝。一般在夏季大暴雨及洪水发生之后应出现冷冬,但由于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气候变暖的共同增温作用,1998/1999年冬季出现了暖冬;1982/1983年厄尔尼诺波及全球,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连续发生异常天气气候事件;1972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非洲突尼斯出现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秘鲁出现了4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今年4月表示,厄尔尼诺引发的自然变暖与人为变暖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丁一汇说,如果发生一次很强的厄尔尼诺,中东热带太平洋升温达到2℃、3℃的时候,全球平均气温将会快速上升,重新回到1998年以前的那个状态。这样就有可能会扭转此前15年中东热带太平洋的偏冷状态,并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扭转全球变暖停顿和趋缓的趋势。“这是全世界气候学家目前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不应夸大负面影响,但要做好应对准备

  我国南方秋季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北方可能出现秋旱、冬季易出现暖冬

  李维京介绍,多年资料分析表明,厄尔尼诺发生时,秋季我国南方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北方可能出现秋旱,东北初霜冻时间可能提前,北方冬麦区可能出现秋冬连旱;当年冬季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夏季东北地区容易出现气温偏低现象,厄尔尼诺发生的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

  丁一汇表示,厄尔尼诺可能会导致影响我国的季风减弱、衰退,季风很难往北推进,雨带基本上在长江、黄淮以南或者更南的地方,这样北方降雨量就会减少。厄尔尼诺可能会造成我国下半年“北旱南涝”,对秋粮作物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季风减弱的苗头已经有所显现。丁一汇指出,过去十多年季风爆发一直是较早的,一般5月中上旬开始爆发,而今年的季风始终没有达到爆发的指标,季风延后了,这样雨季可能会变短。

  厄尔尼诺事件,牵动着全球大宗商品和农产品市场敏感的神经。据国际研究机构统计,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会造成全世界玉米、小麦、水稻减产2%左右。今年很有可能出现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已经对全球大宗商品和农产品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有效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秋灾春防夏防、趋利避害,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近日制定发布了《应对厄尔尼诺现象技术指导意见》。

  “我们不应夸大厄尔尼诺的负面影响,但要做好应对的思想准备。”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郑大玮表示,我国国土辽阔,各地气候类型不一样,就是风调雨顺的年份、大丰收的年份也有部分地区受灾,即使是大灾年也有部分地区增产、丰收。历史上也有一些出现厄尔尼诺的年份,我国粮食仍然保持增产。因此,要高度重视厄尔尼诺可能产生的影响,今年有可能比常年的灾害要重一些,但也不要惊慌。

  郑大玮建议,针对厄尔尼诺,我国秋粮生产应早做应对。从历史上看,厄尔尼诺对北方的玉米有相当大的影响。目前华北南部偏西地区和内蒙古中部、山西和陕西北部旱象已经露头,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华北大部地区到盛夏、秋季有可能发生干旱,所以黄淮与华北地区要抢时间把夏玉米尽快种下去,已经出苗的要抓紧适时中耕以促进蹲苗,让玉米根系往下扎,增强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南方有可能会有洪涝灾害,要防止水稻因洪涝而没顶或被洪水冲刷造成倒伏,田间排水系统要保持畅通,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可以及时把水排掉,尽可能减轻灾害损失。

  专家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灾害天气增多,公众应增强灾害风险意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进一步提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同时应注意节能环保,尽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

  厄尔尼诺(链接)

  厄尔尼诺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

  目前,科学家采用赤道中东太平洋平均海表温度“距平值”(指当前值与常年同期值之差),作为厄尔尼诺的判定依据。当该海区海水表面温度持续3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或持续5个月比常年偏高0.5℃,且偏高的累积值高于4℃),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责编:李栋、刘阳)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