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环保

中国最后一趟绿皮火车从温州开出 绿皮车时代终结

2014年07月02日11:12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最后一趟绿皮火车从温州开出 绿皮车时代终结

  昨日下午,不少旅客在发车前与绿皮火车留影。刘伟摄

  咣当,咣当。

  2014年7月1日下午1点55分,从郑州驶来的2191次列车,在温州站停留短暂44分钟后,启程返回郑州。

  这是这辆绿皮火车最后一次亲吻这条相伴了半个世纪的铁道,最后一次穿越过南北的峻山秀水、城市和村落的烟火人家。

  在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一天,它获得了此生不曾有过的注目。媒体上、网络上、个人社交软件上,很多人转发它的照片,讨论和分享与它有关的旅程记忆。速度慢、卫生差、车小人挤、夏热冬冷……所有曾经的抱怨,此刻都变成了集体的怀念和缅怀。

  它很慢,但它总会带你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昨天下午1点11分,2191到达温州火车站第6站台。按照列车时刻表,它应该在12点35分时到达。

  网友“东方红de广铁”在自己乘坐2191的直播贴中,忍不住发出抱怨:“郑局绿皮2191最后20分钟旅程,金温区间几乎逢车就让。”

  在各种颜色的列车中,行驶到铁轨上时,绿皮车的“路权”是最低的,它要为一切快车让道,所以它经常停,开不快,常常晚点。

  它也曾经历过辉煌时代。上世纪50年代,它是先进列车技术的代名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是中国人唯一的远行工具。

  登上停靠着的2191,如今的它像一个暮年老者般掩不住身体的衰老和常年奔忙后的疲惫:车身上锈迹斑斑,垃圾遍地,混杂着食物、厕所和体味的各种异味扑面而来,不加掩饰地向你展示,它是怎样拖动着一列列超员车厢,从千里之外摇晃而来。

  不过,即使这样,它却给人一种奇异的踏实感。半个世纪的岁月沉淀赋予它一种厚重——一公里到下一公里的累积,它终将会送抵你想要的那一站。

   来温近百次,他却从来没看清温州啥模样

   列车停靠的短暂时间,让51岁的陈伟利得以走出仅40平方米的逼仄餐车厨房间,到车外吸一口凉爽的空气。

   他是2191次列车的厨师,每次出车,要为顾客准备6餐,乘务组7餐,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工作16个小时。夏季的绿皮车就像是一个大蒸笼,而最热的地方,就是厨房。“烧煤做饭,厨房最高温度超过50度,衣服每天都是湿黏黏的。”他说。

   他在列车上工作了31年,看过太多车厢中的人生百态。他说有时他会有种愧疚,对乘客的愧疚。“夏天热得受不了,冬天冷得不行,真是受罪。”绿皮车的告别,在他看来是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这个土生土长的郑州汉子,嘴上说着不会舍不得,却端着自己的相机,把列车前前后后都拍了个遍。“还是要有个纪念的。”他笑笑说。

   2012年底,往来郑州和合肥之间的2191延伸至温州,填补了郑、温两地间没有直达车的空白。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陈伟利曾近百次随车停靠在温州站,却从来没有机会看一看温州到底啥样。“停靠时间不到一个小时,等我们打扫完列车,又快发车了。我最多只能到火车站门前看看温州的车来车往。”

   用一场旅行,纪念一个出行时代的结束

   下午1点30分,从温州开回郑州的列车开始检票,搭乘“末班车”的旅客们陆续进站。4号车厢前,林德丰正和家里人兴奋地与2191合影留念。

   31岁的林德丰是瑞安人。9岁的女儿前阵子放了暑假,一家人就琢磨着一起去在郑州经商的二姨家玩。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家庭成员几乎没有异议,一致通过选择行程超过24小时的绿皮车。

   “我和孩子都没坐过绿皮车,前阵子听说绿皮车都快停了,就想着一定要带女儿坐一次。”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种猎奇,更是希望让自己和孩子,能记住即将消逝的一个时代最后的印记。

   第一次坐绿皮车,出发前他们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几大袋的食物,降暑的凉茶,坐着休息的椅子,和漫长旅途中打发时间用的游戏。

   1点53分,列车员们收起车厢号牌,准备发车。林德丰坐在自己14号硬卧上,手握车票,难掩兴奋。车票上印着:温州到郑州K1238次。昨天开始,温州到郑州的2192已经改成了K1238,这是第一班用绿皮火车运载旅客的K1238,也是最后一班。下次,k1238再来温州时,将换成红皮空调车。

   1点55分,列车缓缓启动。咣当,咣当,像是一种告别。

   再见,2191/2192!

(责编:实习生、蒋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