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环保

引江济汉 荆州助力“黄金水道”

金煜

2014年08月04日02:51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引江济汉 荆州助力“黄金水道”

  7月12日,湖北潜江高石碑镇,引江济汉工程尾端,长江水进入汉江的闸口。工程从荆州区李埠镇长江龙洲垸河段引水到潜江市高石碑镇汉江兴隆段。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将因为一条运河与汉江连通,这就是汉江运河。

  今后,长江水将从荆州出发,沿着运河流入汉江,用长江水反哺汉江。

  除输水外,这条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人工运河,还承担了主体工程没有的一个功能:通航。对于荆州来说,到底能从更便利的航运中得到多少经济效益,可能还需要时间验证,可以肯定的是,因为这条人工运河的打造,汉江和长江的互动将更为频繁,为打造理想中的“黄金水道”助力。

  荆州李埠镇,土路弯弯曲曲穿村而过,颠簸十几分钟后,视野突然开阔,这里更像是水的世界,土地三面被水包围。

  长江水分别从船闸和水闸两个“龙头”流入,在荆州长江大堤前汇合。一侧,长江水流入两级船闸,庞大的船闸一开一合,借助人工造成的水位差,船只陆续过闸。

  另一侧,长江水从另一个通道进入,这里并排着两个巨型建筑,节制闸控制进水流量,最多可“放行”每秒500立方米的流量,而一旦遇到长江枯水,则可以启动旁侧的七大机组泵站,用抽水的方式把长江水抽上来。

  通水和通船两个渠道之间的村庄,原先是在陆地上,现在则身处一个三角洲上。

  工程

  双渠汇一,反哺汉江

  站在长江防洪的重要屏障——荆州长江大堤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引江济汉工程起点的全貌:水从左侧来,船从右侧来,穿过大堤,进入引江济汉工程的干渠,北上驶往汉江。

  引江济汉工程的渠道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并无差异,引江济汉工程通航建设指挥部工程管理处处长杨洪波介绍,引江济汉干渠从宽度、高度等标准,以及工程质量、安全保证等要求上,都是和主体工程一致的。

  “我们和中线主体工程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通航功能。”杨洪波说。

  曾在荆州港务局工作30多年之久的荆州船东协会会长徐振新说,交通部门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就有过在长江和汉江间打造运河的想法,当时称为“两沙运河”。但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实现。

  而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带来的一个影响便是汉江水量减少。国家为此批复了引江济汉工程。

  这一水利工程令汉江和长江间的航运运河计划再上议程。2009年,交通运输部批复了引江济汉通航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意结合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建设,同步实施引江济汉通航工程。

  今天,围绕着引江济汉工程,有两个建设指挥部,一个是通水指挥部,一个是通航指挥部,分属水利和交通部门管理。

  杨洪波介绍,通水和通航的建设同步进行,水利部门负责建造干渠、节水闸等水利设施,交通部门则负责船闸、桥梁、堤顶公路的建设。

  工程将在9月26日实现通水通航,早于主体工程的调水。通水通航后,将被命名为“江汉运河”。

  航线

  里程缩短,大船难过

  据悉,通水后,这条运河年平均输水37亿立方米,其中补汉江水量31亿立方米,补东荆河水量6亿立方米。这将给水量减少的汉江下游城市带来丰沛水源。

  此外,这条水道还将给长江汉江间的航运带来期待。

  在江汉运河修建之前,荆州沙市的船只,去武汉汉口,需要穿越478公里的长江航段,运河通了之后,航程缩短为337公里。而汉江运河首尾两个城市——荆州和潜江之间的水运里程将缩短681公里。

  荆州的民营水运公司宝莲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华算了一笔账,按原来路线,从荆州绕道武汉上潜江,大约需要一周左右,运河通了之后,即使算上过闸时间,也可以省一半时间。

  此外,此前从武汉走汉江是逆流而上,而运河开通后,则可以顺水而行,节省油费。

  今后将主要负责汉江运河管理工作的湖北省交通厅官员邓定优说,汉江运河打造的是三级航道,属于高等级航道,“相当于路面上的高速公路”。而目前,汉江中下游正在进行航道疏浚,整治,也将提升为三级航道,这意味着今后,围绕江汉平原的人工运河,汉江中下游以及长江,将连成一片“高等级航道圈”。

  三级航道能够通行1000吨级以下的船只,两艘千吨级船只的运量,相当于一列货运火车。

  但千吨级船只,对汉江来说是大船,对长江来说,则是并不多见的小船。

  荆州港盐卡码头,重型起吊机正将集装箱从陆地放到一艘“赣”字头的集装箱船上。

  “这里已经没有千吨级船了。”港口总经理姚华说,目前,停泊港口的都是集装箱船或者大型散货船,吨位至少都在两三千吨以上。

  荆州港航局副局长周圣龙说:“长江的船,跑汉江?不好说。”

  熟悉航运成本的周圣龙说,肯定是大船更经济,3000吨的大船配8个人,1000吨的小船也要配8个人。

  不过,现在引江济汉工程靠荆州入口,也正在打造能够“过驳”的码头,以便于“小船换大船”。

  “我们不会再买小船了。”杨华说,但是,如果运河今后慢慢发展起来,汉江长江的物流增多,也会考虑用过驳的方式进行转换。

  挑战

  黄金水道,尚需时日

  相比船只吨位的制约,更重要的制约因素,则是市场和需求。

  周圣龙一针见血地说,“去汉江干什么?有什么需求?这是最关键的。”

  目前,江汉平原城市的货源类同,加上绕道武汉较为麻烦,导致现在汉江与长江中上游段的航运来往并不多见。

  “对航运来说,可能至少在近期,功能还不能体现出来。”徐振新说。

  对于荆州来说,徐振新表示,沿江两岸的工农业生产布局并没有形成货源基地,船舶基本以过境为主,没有“自身造血功能”,而布局也并不会在短期内形成。

  还有一个制约因素便是水质。同为运河,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通航,其因而带动了运河两岸的经济发展,周圣龙曾在考察中感叹于京杭大运河的带动作用:“前面是码头,后面就是工厂。”

  而引江济汉工程的主要功能还是引水,这意味着要保证汉江中下游城市的水源地水质,周圣龙说,这可能会制约运河两岸地区的码头建设和工农业发展。

  不过,他说,如果放在更大范围,从港口辐射面来看,运河还是能起到积极作用的。

  现在,荆州港有船来自湖南、四川、重庆等地,而汉江城市的货也有来自更远的河南、陕西,这两个辐射范围用运河连接起来后,可以起到较大的社会效益。

  “我们的辐射和他们的辐射靠运河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周圣龙说,比如,“陕西到湖南原来很不方便的,现在走运河,就省了700多公里。”

  航运企业负责人李爱平对近几十年航运的衰落深有体会,他记得,因为陆运尚未发展,企业抢着要水运。然而现在,火车和公路快速发展,航运的燃油税、人员工资等成本却不断增高,而且产能严重过剩,导致船运企业举步维艰。

  年轻一点的船运公司经理杨华也有同样的感受。“2008年之前还算是旺季,这几年不行了。”

  至于引江济汉工程是否能改善目前航运的困境,他表示,工程可能可以令小型船舶有生存的空间。“运河对行业来说肯定是利好消息,我们也会随时关注市场行情。”

  “黄金水道,应该是‘百舸争流’的景象,就像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一样,整天24小时忙忙碌碌的,那才是起到了大物流、大通道的作用。”邓定优说,和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中部省份对水运的认识也不足,目前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够,运河是否能真正发挥出大的航运效果,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 同题问答

  答题人:荆州市委常委万卫东

  新京报: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参与南水北调相关工作?其间,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万卫东:我是去年开始接手相关工作的。我感触最深的是,荆州征迁房屋大多位于城郊,因为补偿标准比较低,所以征地拆迁难度非常大。我们的补偿标准比省里的高,从财政耕地占用税中调剂了近6000万元用于拆迁安置补偿。

  新京报:你认为当地为南水北调做出了哪些贡献?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万卫东:因为工程,在荆州范围内永久占用了近万亩耕地,这增加了发展机会成本,为了保证引江济汉的水质,放弃了一批本该上马的项目,关停并转了一些工企业,减少增支近20亿元。此外,引江济汉干渠把荆州市第二大淡水湖长湖一分为二,这对长湖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新京报:你认为南水北调工程给当地带来了哪些改变?

  万卫东:我们准备开始在两岸控制20到50米的绿化带,两岸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也提上了议程,此外,运河两岸是经济发展的一条新的增长带,我们准备布置几个主题鲜明,功能独特的新的经济开发区,发展新型工业和新型物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以及商业商贸文化等。

  新京报:全线通水后,你认为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万卫东:最重要的还是“失地农民”的后期生产、生活保障问题,部分农民后期安置没有享受到移民政策,今后的生产生活缺乏保障。另外,原有的水生态平衡格局被打破,一些不利影响会出现,急需对水生态进行修复,需要建立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

  新京报:当地是怎么保护水质安全的?

  万卫东:生态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最重要前提,所有的新区建设,都是生态第一,比如农业的高新产业,我们打造的是无污染,可控的,或低污染的产业。我们在运河取水口关停并转了一批水污染排放企业。

  另外我们也在汉江中下游受影响的17个乡镇建设了12座污水处理厂。

  ■ 记者手记

  默默付出期待改变

  湖北省内,荆州并不发达,它的经济实力远比不上附近的襄阳和后来居上的宜昌。

  三峡工程建成之前,荆州最主要的城市功能之一就是防洪,洪水一来,荆江大堤面临巨大压力。1998年洪水时,甚至差一点就炸掉荆江大堤以保武汉。

  出于防洪需要,很多企业无法在荆州落地,限制了荆州经济发展。

  荆州虽然有长江,但航道曲折,航运发展缓慢。荆州的航运企业正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当地经济又不发达,在荆州做水运和航运的人,对于“下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京杭大运河的发达航运,有着天然的羡慕。

  对于交通部门而言,航运部门是长江中下游省份最热门最抢手的单位,但在同样身处长江边的荆州,航运部门却相对弱势。

  长江与汉江之间的江汉平原,虽然知名,但水系却在萎缩,周边也并没有沿着水系发展出繁荣的工农业。

  这种情况下,对于国家拨款过80亿的引江济汉工程,当地小心翼翼地观望,希望其能对荆州发展带来一些改变。

  工程涉及近万亩耕地的征用,涉及大量农民,因为并不属于“移民”,他们被征迁后没有享受到和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同样的政策,地方政府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依然面临部分农民的不满。他们认为,在征迁方面,这是自己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的很大贡献。

  而引江济汉工程带来的附加功能——航运,在当地人看来,也依然持小心谨慎态度。毕竟引江济汉工程并非为了荆州而打造,主要是为了补充汉江减少的水量,其所带来的航运社会效益,也只能在更大层面的长江流域的物流上体现。

  当年的防洪,荆州站在了最前线,如今的南水北调工程,荆州更像后勤兵,默默地补水给汉江,间接地推动了“一江清水向北流”。

  希望如同市委常委万卫东所说的那样,引江济汉工程能够给江汉平原带来更多的机遇,进行产业调整,升级,在生态保护的名义下有新发展。

  南水北调补偿工程之 引江济汉工程

  引江济汉工程系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为一等工程。工程从荆州区李埠镇长江龙洲垸河段引水到潜江市高石碑镇汉江兴隆段,地跨荆州、荆门两地级市所辖的荆州区和沙洋县,以及省直管市潜江市。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

  新京报记者 金煜 湖北荆州报道

(责编:朱传戈、吴佶)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