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环保

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初稿已成 目标明确

2014年09月11日08:43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杨翼)记者从水利部10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目前初稿已完成。参与《规划》编制的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表示,京津冀将构建水资源统一调配管理平台,到2030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率先建成节水型社会,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据了解,京津冀国土面积21.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08亿,以不到全国2.3%的国土面积和1%的水资源承载了全国8%的人口和11%的经济量。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加之长期对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京津冀已成为我国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载地区之一,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

《规划》将以问题为导向,按照“节水优先、高效利用,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强化保护、恢复生态,科学布局、系统治理,政府主导、两手发力”等基本原则,在实地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京津冀3省(市)意见的基础上,统筹国土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强化水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统筹京津冀三地水资源调配,构建一体化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各要素,加强水资源保护、河流与湖泊湿地等的系统治理;创新水利管理机制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和水利建设的重要作用;科学制定了2020年和2030年京津冀水利建设目标与控制性指标,提出了节约用水与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等水利发展改革的主要任务。

《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水源涵养保护能力显著增强,水资源超载局面得到基本控制;重要河湖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地下水基本实现采补平衡,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现代水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防洪除涝减灾能力显著提高,应对风险能力显著提升;水资源协同治理、统筹调配与综合管控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实现利用高效、空间均衡、人水和谐的局面。到203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率先建成节水型社会,水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一体化协同水治理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应对风险能力和水安全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规划》总体布局是根据分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存在问题和国土空间功能定位,可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燕山太行山区、山前平原区、中东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带等“三区一带”。燕山太行山区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保护为重点,严格产业准入制度,控制用水总量增长;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适当减少生产活动,加大水源地治理保护力度,涵养水量,提高水质,确保水源安全;加强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治理。山前平原区:重点通过构建山区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骨干输水渠道为一体,覆盖中东部地区的水源配置体系,发挥对京津冀水源统筹调配作用,建设山前洪积扇地下水储备库;结合水源置换、调整优化供水结构,逐步退减超采地下水;调整与优化生产结构与布局,压缩灌溉面积;提高山前城市的防洪能力。中东部平原区重点是通过南水北调东中线及引黄增加供水,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区,压缩灌溉面积;增加河道用水,恢复历史通道,治理水环境,修复白洋淀、衡水湖及永定河等重要河流廊道的生态;加强蓄滞洪区和骨干河道治理,提高防洪除涝能力。东部沿海带重点是加强河口综合治理,加快海堤工程建设,保障沿海经济区和城市防洪防潮安全;加大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力度,同时加强多水源联合调配,保障滨海区供水安全;恢复南大港、北大港、七里海等滨海湿地。

(责编:杨翼、蒋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