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环保

治霾,就是在还债(生态论苑)

武卫政

2014年12月13日12: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治霾,就是在还债(生态论苑)

  ■灰霾天气,是环境对我们的报复。不想要灰霾,就得善待环境,主动还债。治霾的效果与我们还债的力度成正比。力度大,效果才明显;力度小,相当于“分期付款”,治理时间就会拖长

  谈到该不访防治灰霾,社会上有很大的共识,谈到如何防治,意见就不那么统一。

  还拿APEC期间采取的治霾措施来说,工厂停产、限产,工地停工,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严查燃烧散煤、秸秆、垃圾、树叶……北京及周边省市一起行动,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在静稳天气的不利条件下,由于所有措施落实到位,PM2.5浓度大幅下降。

  如此治霾,不啻一次实战演习。它告诉我们:空气污染主要是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造成的,改善空气质量,只能老老实实地减排;采用大范围限行、限产等手段,效果显著,但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代价到底有多大?数据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河北停产、限产企业8430家,停工工地5825个;北京累计停产、限产企业462家,全市工地全部停工;天津、山西、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市也有不少企业限产、停产,工地停工。光是这一块,经济损失就很大。在许多人看来,APEC期间的治霾模式确实管用,但不宜多用,更不宜常态化。

  可是,大家又盼望常见“APEC蓝”。这就陷入两难,不采取非常举措,难以收获蓝天,采取非常举措,许多人又受不了。有没有什么高招,既让马儿跑得好,又让马儿不吃草?实事求是地说,目前还没有这种高招。要让马儿跑得好,必须按时给它吃草,而且得吃好草,还得让它休息好。改善环境质量也是这样。

  不妨反过来想一想。那么多企业、工地限产、停产,那么多机动车限行,那么多乱烧乱排被禁止,换来那几个蓝天,是不是说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企业、工地、机动车太多,日常生活产生的排放太多?我们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过大,平时的治理速度又赶不上污染速度,欠下的环境债太多了。灰霾天气,正是环境对我们的报复。

  环境不是无情物,人对它好,它也对人好,人欠它的债,它肯定没有好脸色。我们不想要灰霾,就得善待环境,主动还债。防治灰霾,乃至防治水、土壤污染和生态退化,都是在还债。还债不单要出钱、出力,还得节制欲望,跳出“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思维,切实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真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按理说还旧债时,不该再欠新债。可现实不是这样,一些地方环境已经不堪重负,仍在想方设法上马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型的项目,仍在侵占山水林田湖,不少人固守粗放生产生活方式,不给生态环境喘息之机,旧债未还,又欠新债。如此这般,积重难返,谈何环境改善?

  还债,当然得量力而行。许多人不愿意因为治霾影响自己的生产生活,心情可以理解,政府出台政策也应考虑公众的承受能力。但是,治霾的效果与我们还债的力度成正比,力度大,效果才明显。力度小,相当于“分期付款”慢慢还债,那就要做好与灰霾长期战斗的打算。

  说到底,改善环境质量,是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平衡。以多大的成本偿还环境债,决定这一平衡何时实现、持续多久。

(责编:陈健、刘阳)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