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临港经济区全力实施绿色发展转型行动
循环经济扮靓美丽临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港口工业一体化的工业新城,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自成立之初,就在大力发展高端海工装备等主导产业的同时,全力实施绿色发展转型行动,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临港”建设,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博弈中找到平衡点,现已被认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如今,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临港经济区引以为豪的亮丽“名片”。
作为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重要项目,在临港经济区的生态湿地公园,岛屿、特色小路与桥梁分布在宽阔湖面上,芦荡飞雪、蜿蜒蒲香、水荡沽田、柳影婆娑、水埠览趣等景点让人流连忘返。“生态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来自绿色环保、低碳节能,通过生态技术手段,采用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水回用,并引种栽植可用于修复水质、水体的水生及陆生植物,构建起有效的湿地生态链。”临港经济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63万平方米的临港生态湿地公园被评为天津市五星级公园第一名,截至目前临港区域绿化面积达到519万平方米。
近年来,临港经济区不惜真金白银,实施环境治理建设,打造青山绿水。其中,临港经济区拿出价值60亿元的工业用地,投资10多亿元建成绿化生态长廊。同时,建成日处理污水能力11万吨的胜科污水处理厂,使区域内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值得关注的是,在临港经济区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1级B标准,可排放入海,但临港经济区却把污水引入生态湿地公园,实现工业废水从“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景观河或回灌”的“零排放”生态链,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入渤海湾,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也缓解对区域海洋环境的污染。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除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外,临港经济区的热力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的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也初见成效。
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临港经济区,必须要使生态环境更加“绿色”,更加怡人,更加宜居。多年来,临港经济区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深化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区域环境,建设“美丽临港”。目前,临港经济区清新空气、清水河道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一批优质商业项目入驻行政商务区和生活服务区,3个高品质生活配套小区建成入住,14万平方米的蓝领公寓投入使用,怡湾商业广场、首个社区正式建成。同时,临港经济区还建成集防风暴潮、防汛、排沥、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工业旅游于一体的景观河,每年开展增殖放流10万余尾鱼苗活动,增加海河入海口的生物多样性。
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方面,临港经济区通过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理顺相关产品的上下游关系,目前在中际装备等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并推行企业内产业链循环、企业间产业链循环等,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布局已渐渐明朗。下一步,临港经济区将紧紧围绕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打造海水综合利用、装备制造、粮油加工、木材产业园四大循环产业链,形成集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社会四位一体为特征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同时,创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加强海口污染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区域经济和海洋生态文明和谐发展。
“生态建设没有休止符。”按照“十三五”规划,临港经济区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实施绿化提升工程,严控燃煤、扬尘及工业废气污染,积极开展环境治理,率先形成具有临港特色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新模式。到2020年,临港经济区将累计完成绿化面积850万平方米;建成临港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处理率100%,发挥生态湿地消纳污染能力,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03日 1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