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北京:三年后告别四月飞絮

本报记者 贺 勇摄影报道
2017年04月15日08: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三年后告别四月飞絮(假日观察)

  ●修剪树冠、化学抑花“治标”

  ●源头控制、更换疏伐“治本”

  又是一年春风万里的好时节,杨柳飞絮又“如约而至”。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今年北京将在重点区域,采用更新树种、疏伐、修剪、化学抑花等方法,综合治理40万株杨柳雌株。到2020年,全市杨柳飞絮将得到明显改善,实现有絮不成灾。

  飞絮是什么?

  绒毛带着种子随风飘散

  杨絮、柳絮的来源,主要是杨树柳树的雌株。

  杨树和柳树为雌雄异株植物,大家所见到的飞絮,实际是雌性杨柳树种子的衍生物。每一朵雌花发育后长成一个小蒴果,小蒴果里包着白色絮状的绒毛,在绒毛中间藏着一些像芝麻粒大小的由胚囊发育而成的种子。随着小蒴果及种子的不断发育成熟,小蒴果逐渐裂开,那些白色絮状的绒毛便携带着种子漫天随风飞散,传播繁衍下一代,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杨柳飞絮”。过多的飞絮不但会影响城市景观,还可能会影响交通安全;飞絮裹挟的花粉会对过敏人群带来一定影响,也不利于城市卫生保洁。

  既然杨柳飞絮,当年干吗要种?据国务院参事、原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刘秀晨介绍,北京现有的杨柳树主要集中种植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我国城市绿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绿化经费投入有限,而可选择的树种又相对较少。那时,杨树和柳树凭借着适合北京土壤和气候、易于繁殖成活且生长速度快、养护成本较低等先天优势,成为北京绿化的主力树种,为增加城市绿量、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普查显示,北京建成区有200万株杨柳树雌株,占园林绿化乔木总量3700万株的5.4%,而且这些杨柳树都已进入成熟期,飞絮量较大。今年春季比往年提前7—10天左右,杨柳飞絮的时间也较往年提早1—2周,最近几天比较明显。

  能否一砍了之?

  大量伐除会造成生态损失

  每年春天,杨柳飞絮的出现还是会给大家带来一个月左右的“烦恼”。网络上不少市民对飞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干脆建议直接把杨柳雌株都砍掉。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林学家沈国舫告诉记者,杨柳树的生态作用远远大于飞絮的影响,治理杨柳飞絮千万不能一砍了之。目前北京杨柳树品种数量很多,且大都已经形成大树,如果大量伐除这些树木,不仅会引起城市环境质量和景观的下降,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损失。

  除了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杨柳树还具有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显著的生态功能。据介绍,杨树和柳树具有显著的抗大气污染的能力,对有害气体、颗粒物及重金属的抗性和吸收吸附能力极强,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优良抗污树种,在抗大气污染的某些能力方面优于国槐和侧柏。一株胸径20厘米的杨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一株胸径20厘米的柳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释放氧气204公斤,滞尘36公斤。

  何时飞絮不恼人?

  一增一减实现“有絮不成灾”

  既要认真回应市民对杨柳飞絮问题的关切,又不能大量砍伐以免造成生态功能退化,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想了很多办法来实现标本兼治:通过修剪树冠、化学抑花等方式“治标”,通过源头控制、逐步更换、疏伐过密林地等方式来“治本”,力争到2020年基本治理杨柳飞絮。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巡视员王小平说,今年,市园林绿化局将采取综合治理杨柳树雌株40余万棵。(上图:工人为柳树雌株嫁接雄株枝条,以抑制飞絮。)全市还将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全年将新增城市绿地600公顷,建设城市休闲公园15个、小微绿地50处,通过增加城市绿地总量,来提高绿地对杨柳絮的吸附滞留能力。“十三五”时期,全市将在城镇绿地、公园和新农村绿化等各项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中,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选择和配置树种,提高物种的丰富度,不再使用杨柳树雌株,从源头上杜绝杨柳飞絮的发生。同时,结合城市建设和绿化更新改造,逐步替代杨柳树雌株,减少飞絮总量。一增一减,杨柳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预计到2020年,基本治理杨柳飞絮,实现有絮不成灾。

  “所谓不成灾,并不是一点儿飞絮都见不着,而是通过合理控制,让杨柳絮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不对敏感人群造成困扰。”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副处长杜建军解释。

  杜建军介绍,今年,本市已启动五环以内雌株杨柳树的普查工作。根据分布情况,建立飞絮治理示范区。明年,普查范围将扩大到各个卫星城,3年内重点地区的杨柳飞絮问题将逐个击破。

  本版制图:张芳曼

(责编:沈光倩、杨虞波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