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守好生态屏障 共谋永续发展(生态论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思考③)

孙秀艳
2017年11月25日08:5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党的十九大提出——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全国一盘棋,从全局上看问题,为守护好绿水青山多做贡献,既不会有吃亏之感,也不会觉得不硬气

  

  两位大学同学来京出差,一位来自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一位来自西南山清水秀的省份。在京的同学张罗聚会,大家相见甚欢,聊得十分尽兴。可没想到,一个话题让这俩同学顶起了牛。

  西南的同学说,欢迎大家去度假,也可以买个房子等着养老,我们那里是山美水美人也美啊!大家齐声赞同,感慨现在是不缺票子缺生态,这样的好地方人人都向往。可是没想到,东部那位同学对此却非常不认同,趁着酒劲儿,直言如果不是像他们这样努力抓经济,向国家贡献税收转移支付给西部,再美的地方也是好山好水好贫穷。西南的同学反驳,要不是有我们守着生态,现在你们可能连口干净的水都喝不上。

  俩人你来我往争了个脸红脖子粗,虽然有同学打圆场,聚会最终也是不欢而散。

  两位同学先后离京,可这个插曲却让笔者很有感慨。表面看争的是经济发达地区和生态涵养保护地区到底谁沾了谁的光,实际上反映的正是不同的发展观与价值观。

  过去,以GDP论英雄,各地依此展开无声的竞赛,总量、增速哪个都要拎出来比上一比。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于以各种经济要素列举彼此的优势,比如A市是金融中心,B省是制造大省,C省的长项在资源无敌。即便一直倡导转型升级,不少地方的发展模式依然围着经济做文章,有的甚至呈现同质化的倾向。从钢铁建材等重型工业转型的城市,大多在搞装备制造;原先重化云集的地区,不少说自己在做生化制药。如此种种,却没有哪个地方敢大声地说出来,自己要吃的是生态这碗饭。不仅如此,那些因为保护生态获得转移支付或者生态补偿的地区,私下里也觉得钱拿得不硬气,总觉得沾了发达地区的光。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与做法早已经落伍。

  对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各地自然禀赋不同,应该承担的角色定位也不尽相同。有的地区占据资金、科技、人才高地,自当应该加快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的地区本来就是国家的生态屏障,如果硬要大规模搞开发,短期看可能经济上有起色,损害的却是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站在国家全局的高度通盘考虑,按照国土功能区划找准定位,“有人负责赚钱养家,有人负责貌美如花”,各自担负起自己的任务,这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这才能有美丽中国的真实呈现。当然,保护并不排斥发展,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这样的发展在哪都行得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也会让保护的动力更充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也就是说,无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是提供优质生态产品,都是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都是在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贡献。

  全国一盘棋,从全局上看问题,为守护好绿水青山多做贡献,既不会有吃亏之感,也不会觉得不硬气。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守护生态任务重的地区经济还相对落后,要想护住好生态,生态补偿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好生态必将产生经济价值,创造出新的财富。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25日 07 版)

(责编:初梓瑞、庄红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