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新疆克拉玛依从“油城”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建设绿色之城  提升生态价值

本报记者  李亚楠
2025年02月19日05:5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在位于新疆克拉玛依的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内,在焦化装置密闭除焦、净化水异味治理等10余项环保项目的加持下,采用内循环、双膜法深度处理污水,固废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我们目前对石化行业全部执行最严格的排放限值,在重点区域空气环境治理中,石化企业累计投入26.4亿元,全面实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综合整治及改造,非甲烷总烃去除率97%以上。”克拉玛依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师雅丽说。

  克拉玛依油田累计生产的原油达4.5亿吨,拥有完整的石油石化工业产业链,是名副其实的“油城”。

  在发展新型工业的同时,克拉玛依探索生态改善的脚步并未停歇:自2011年起,克拉玛依连续4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并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荣誉称号。2023年10月,克拉玛依入选国家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从克拉玛依市区出发,沿着石西公路前行20公里左右,眼前风景逐渐从现代化建筑变成一片茂密的梭梭林。走进一人多高的林中,一组蹄印从林地边缘逐渐向树林深处延伸,“这是黄羊留下的痕迹。”克拉玛依市林业和草原局资源管理科科长朱明全说,“自从梭梭林长起来后,每次来都能看到黄羊、野兔的踪迹。”

  这片梭梭林是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外围荒漠戈壁生态建设的第一个项目,“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技术支撑下,采用了顶洪造林模式,2017年4月,洪水退去后开沟种植了1020亩梭梭,第一年适当补水,根系扎下去之后第二年开始主要依靠融化的雪水,目前保存率在80%左右,平均树高2米。”朱明全介绍,目前植被长势较好,防风固沙效果明显。

  2017年6月,《克拉玛依市中部区域荒漠戈壁生态建设规划》发布实施,将克拉玛依中心城区和白碱滩区外围940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纳入治理范围,采用人工干预、围栏封育、退牧还林等方式持续增加灌草面积,遏制荒漠化蔓延趋势。实施7年多来,规划区累计种植红柳、梭梭、骆驼刺等荒漠植被18.5万亩。

  位于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城郊的金龙湖生态公园,湖面平静无波,偶尔掠过的水鸟在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污水聚集、杂草丛生,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虫肆虐。

  “十三五”以来,克拉玛依启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金龙湖区域被改造成生态公园,成了市民户外休闲的好去处。“改造过程中,我们还利用固体废物堆积成的山坡,在附近修建了滑雪场。”克拉玛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项目办主任陈郁浓说,现在启动了二期工程,种树、增加服务设施,将来这里的业态会更加完善。

  发生同样变化的还有古海区域。改造后,水质清澈、水草丰茂的古海生态湿地,吸引了大量候鸟栖息,其中有黑鹳、白头硬尾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十三五”以来,克拉玛依市累计投资5.46亿元,已完成16905亩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9日 14 版)

(责编:卫嘉、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