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環保

 歷經十余年治理,京杭大運河聊城城區段重煥生機 

喚醒運河記憶重現"江北水城" 垃圾場變成休閑公園(圖)

本報記者  卞民德

2014年09月15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喚醒運河記憶 重現“江北水城”(我的家鄉我的河)

  上圖:2014年,治理后的京杭大運河聊城城區部分河段,景色宜人。
  下圖:治理前的京杭大運河聊城城區部分河段。
  孔 政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山東聊城,不靠山不靠海,這些年卻叫響了“江北水城”的名氣。但時光若是倒流十余年,斷航多年的大運河水面大多消失殆盡,聊城人絕沒有底氣談“水”。

  十年前的大運河是什麼樣子?這十幾年來,又發生了什麼?

  

  穿城而過的京杭大運河,曾給聊城帶來數百年的興盛,承載了一代代聊城人美好的記憶。但隨著航運功能逐漸喪失,古運河被歷史的塵埃湮沒,也給聊城人留下一個解不開的心結。

  從1999年開始,歷經十余年挖掘、治理,古運河重新煥發生機。如今的聊城人,終於可以自豪地坐在河畔,慢慢敘說運河的變遷。

  “簡直就是一條臭水溝,根本看不出歷史的痕跡”

  京杭大運河,曾經是聊城人的驕傲。

  時間回溯到公元1289年,會通河開鑿疏浚,成為京杭大運河的重要河段。兩岸街巷縱橫,各種店鋪、民居依河而建,極為繁盛。明清時期,聊城被譽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舟楫如雲,帆檣蔽日”,是當時大運河沿線九大商埠之一。

  然而,這樣繁盛的場景未能延續下來。

  86歲的蔣順發老人,一輩子也沒離開過家門口的古運河。已經過去幾十年的場景,雖然說不出具體年月,但老人的記憶依然清晰,為記者清楚地講述著運河的故事。

  “曾有一位老先生帶著孩子一路找來,問我古運河在哪兒,我就跟他說,腳底下就是,早就填平了,哪還有什麼運河。”蔣順發老人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

  因為斷航多年,古運河聊城城區段水面大多消失殆盡。兩岸百姓為了生計,在河道裡種上了高粱、綠豆等作物。還有一些河段,成為蚊蠅孳生、惡臭難聞的垃圾場。

  如果說僅憑蔣順發老人的言說還無法對古運河的破敗產生直觀的感受,那從聊城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林虎的鏡頭裡,則能看到當初的景象。

  這座城市,林虎最關注的莫過於古運河的遺存。但翻看一張張老照片,卻難以相信這就是名聞天下的京杭大運河。

  “簡直就是一條臭水溝,沒有任何生氣,而且很多地方被堵塞,根本看不出歷史的痕跡。”林虎說。

  十余年改造,垃圾場變成休閑公園

  重現古運河美景,是聊城人多年的心願。

  1998年,聊城正式撤地設市,一場聲勢浩大的城市建設行動隨之展開。一年多后,改造古運河列上了日程。

  最初階段,只是小心的嘗試。“從山陝會館到閘口的大運河,大約1100米。當時算是一種探索,為還原古運河的風貌翻閱了很多歷史資料,也詢問了不少老人。”張春杰,聊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十余年來一直從事古運河的保護、開發工作。“再不保護,古運河就要湮沒在歷史中了。航運功能雖然喪失了,但不能沒了記憶。”他說。

  運河兩岸,遍布居民生產生活的設施。改造,首先就要涉及大規模的拆遷。但進展的順利,著實出人意料。

  第二期工程開始的時候,居民蔣保林家的二層小樓才剛建成一年多。盡管心裡十分不舍,一家人還是痛快地簽下了拆遷協議。

  “運河改造的原動力來自市民,大家覺得就算是集資也要做成這事,后來還有不少市民自發捐款。”張春杰介紹,在改造開發的過程中,聊城人對古運河的認識也在不斷提升,“從最初的‘搞個邊’發展到現在的‘做一片’,與棚戶區改造、城市總體建設規劃結合得越來越緊密”。

  直到今天,聊城市已經對古運河實施了4期開發改造工程。通過拓寬整修河道、綠化兩岸、新建改建沿河道路,形成了“路依河走、水陸並行、河湖相連”的獨特水城風貌。古運河風景區全長6970米,兩岸綠化帶寬度達20多米,栽植了各種植被。不僅如此,沿河建設的仁義廣場、揚帆廣場等38處休閑廣場,以及19座風格各異的橋梁,已經成為聊城市民休閑放鬆的首選之處。

  “半活水”保持生態,運河改造仍在繼續

  現在的古運河,已經成了聊城人心中的幸福之地。

  63歲的蔣保林,如今在河邊的安置小區裡生活得逍遙自在。他平日最喜歡的,是從附近的學校門口出發,沿著河道繞上兩圈。“一路上車也不多,環境空氣都好,心情舒暢得很。”蔣保林說。

  為了讓河水流動起來,聊城市專門在城南建設譚庄水庫,向古運河補水,同時將與古運河連通的東昌湖作為電廠的水源,共同形成一個相對循環的水系。按照測算,因為要供應電廠,東昌湖每天的水位下降30厘米左右,一年下來差不多就會整體上換一次水。這種“半活水”狀態,確保了古運河水生動植物的生長和多樣性。

  不僅如此,圍繞城區內外的“四河一湖”,聊城還開展了“碧水行動”:建設了13處人工濕地﹔通過攔截污水進入地下管道,兩條原有的排污河道變成美麗的風景線﹔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2%。

  “現在無論是河還是湖,整體的水質都不錯。”對於古運河兩岸的風貌,張春杰有自己的看法:“過去的河面有寬有窄,兩邊的房子也不是同一時期建設,不可能整齊劃一,所以我們在保護和開發的過程中,盡量接近古運河原貌。”

  而對於聊城市來說,尋回一池碧水的行動仍未止步。

  目前,南起雙力路、北至鐵路的古運河段,已經納入運河5期工程並著手實施,建成后將成為市民踏青、登高、休閑、游憩的“北郊公園”。

  “古運河一天比一天好,人們一天比一天開心,這樣的運河,才是記憶中的運河。”一位參與古運河治理的工作人員說。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15日 09 版)

(責編:楊翼、蔣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