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環保

  

治霾高招是什麼(生態論苑)

武衛政

2014年10月25日06: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治霾不可能一蹴而就,解決突出問題要打攻堅戰,實現環境質量大幅改善要打持久戰。治霾的高招有沒有?有!那就是像愚公移山一樣,老老實實下些笨功夫

  進入10月,京津冀地區遭遇三輪灰霾天氣,人們不禁發問:灰霾啥時候才能治好,有沒有什麼治理高招?

  有人把高招理解為治霾效果顯著的辦法。為了治霾,從國家到地方,從單位到個人,大家想出了不少辦法。宏觀層面,有調整產業結構﹔中觀層面,有機動車限行、壓減燃煤、工地降塵、要求企業達標排放等﹔微觀層面,有使用噴霧車降塵,家庭購買空氣淨化器、擺放花草,外出戴口罩等等。這裡面,哪一個是所謂的高招呢?

  如果抱著急於求成的心理,哪一個辦法都不是高招。換句話說,治霾就沒有立竿見影的單一高招。一個人生了重病,醫生總要採取多種措施,開好幾種藥,還要囑咐病人休養生息,這樣才可能慢慢恢復元氣。大氣污染是嚴重的環境病,怎能期待一招制敵,馬上見效?

  去年9月實施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從十個方面提出了35項治霾措施,這35項措施單打一的效果有限,隻有綜合使用,形成合力,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高招。遺憾的是,這些措施剛剛實施一年,在一些地方也沒有被認真落實。措施是硬措施,執行中卻沒有硬起來,高招也就顯不出高來了。

  期待高招的心情可以理解。誰都不願意生活在污染之中,衣食住行條件均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國人,對好環境的需求更加迫切。人們的環境意識在增強,對污染的容忍度在下降。凡此種種,催生一些人對灰霾天氣的調侃、焦慮、詰問、責難,也無可厚非。但是,情緒化的表達,不能代替對灰霾成因的理性認識。

  灰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為排放的大氣污染物超過了環境容量,次要原因是不利的氣象條件阻礙污染物擴散。具體到每個地方,作為主要污染物的機動車尾氣、燃煤廢氣、揚塵、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等成分所佔比例有所不同。這一基本結論,是長期科學研究的結果,發達國家的治霾經歷也証明是這樣。

  隻有正視灰霾形成的主因,才能切實認識到每個人都在排放污染物,在污染面前每個人都不能獨善其身。評價治霾效果,不能簡單片面,而要多接地氣,要把自己擺進去。

  高招是硬招。首先是執法要硬。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支持環保執法的態度要硬,各級環保部門打擊違法排污的行動要硬,對於政府工作人員瀆職、失職和企業環境污染犯罪的問責要硬。

  高招是細招。細節決定成敗,所有措施都要落到細處才能見到實效。當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主要城市的污染源解析需要盡快細化,以便當地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精准治霾。

  高招是實招。大氣污染需要區域聯防聯控,有的地方有的部門卻說得多做得少,或者弄虛作假。大氣污染需要每個人行動起來,有的人卻光說不練,有的認為事不關己,有的因為減排涉及自身利益而與執法者對抗。治霾,得真治才行。

  歸結起來,治霾沒有捷徑可走,沒有什麼“特效藥”。中國仍處於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階段,能源消費一煤獨大,社會管理相對粗放,這些國情決定了治霾不可能一蹴而就,解決突出問題要打攻堅戰,實現環境質量大幅改善要打持久戰。治霾的高招有沒有?有!那就是像愚公移山一樣,老老實實下些笨功夫。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5日 09 版)

(責編:劉軍濤、王靜)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